第154章(2 / 3)

,他原是随口说说,没想到一苇小和尚倒当了真,“杂家只是打个比方。”

“你们没瞧见么?就在那边院墙上站着的一只大鸟,轮着我躲藏的时候,还想着去逮它来着。”一苇比划道,“这么大一只,全身都是金色的。”

崔辞听他说的蹊跷,忙问道:“一苇,那金色的鸟在哪处的院墙?你带我去瞧瞧!”

一苇听说,便牵着崔辞朝北面的高墙跑去。

“喏,之前就站在那墙上的!”

崔辞瞧那北墙高逾两丈,青砖垒砌,苔痕斑驳,远望如一道铁青色的屏障,墙后是大片的竹林,一眼望不到头。这高墙将尘嚣隔绝在外,看似森严不可逾越,实则暗藏玄机。一株移栽的百年老梅斜倚墙角,主干虬结如龙脊,树皮皲裂出深浅沟壑,恰容孩童脚尖嵌入。老梅往上,墙体青砖起伏,亦有可落脚的地方。

“你说那只金鸟就蹲在墙上头?”

“对,就在这个位置,还会叫唤呢!”

崔辞踩上老梅,借势而上,踩着青砖,一跃便上了黛瓦瓦当的兽面浮雕上。他站在墙上,墙体宽厚,竟稳如磐石。

“慧伽,你上来看!”

慧伽本身有轻功,上墙更不费力气。二人站在墙上,俯身朝高墙另一面望去,那面儿挂着忍冬藤曼,主蔓有小儿臂粗,缠着墙砖凸起的“丁”字铁榫,藤叶间偶尔露出几段麻绳这是有人提前布置好,专供墙上之人下墙用的。

崔辞与慧伽对望了一眼,果然是有人故意布下的陷阱!二人忙顺着藤曼下到高墙另一面,脚下竹林有人踏过的痕迹,拨开竹林,走进没几步,就见一只破了的金色纸鸢挂在半截竹笋之上。

“这?”崔辞赶忙快步走上前,将那纸鸢捡起来,纸鸢肚内是空心的,放着几个竹筒鸟哨,这鸟哨敏感的很,稍有风过,便会发出逼真的鸟鸣声。

这当口,应明与巡检司的人,宫人侍卫们、和尚们纷纷也从高墙上陆陆续续爬了下来。方丈下不来,只得叫几个年富力强的和尚夹着一苇跳下墙。

“一苇,你认认,是不是这鸟?”

崔辞将纸鸢拿给一苇,那孩子一眼认出,早上与太子捉秘藏的时候,就是这金鸟立在墙头叫唤。太子说了几次要上去逮来玩,他却不敢,阻挠了殿下几次。

崔辞道:“看来设局之人对太子的日常生活了若指掌,知道在太子与一苇晨间会在鹤影别院中嬉戏片刻,故意放纸鸢于墙头,引诱太子爬过墙来躲藏。”

慧伽不解:“可他怎么知道一定会是太子殿下翻墙躲藏,而不是一苇?”

“那更说明设局之人是内鬼,才能对两个孩童的性格有所掌握。一苇自小跟着方丈长大,守得清规戒律森严,更不敢顽皮过分。但太子则不同了,方才那太监总管说了,殿下为了让一苇找不到自己,曾下令宫人不得入院,可见平日里是胆大好胜的。”崔辞边说边继续往竹林深处探寻,“若是从这片竹林出去,应该还会留下些蛛丝马迹。”

很有意思

第五案:疑(4)毗舍阇鬼

慧伽跟在他后头,二人一道向前跋涉,目光在交错的竹根和铺满苔藓的石头上仔细逡巡,寻找太子可能留下的线索。其余大队人马远没有他二人行动迅捷,都被甩在了身后。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崔辞的肩头骤然一歪,脚底一个趔趄。慧伽急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他的胳膊:“大人,当心!”

崔辞站稳,喘息着指向脚下前方:“慧伽,你瞧那个。”

慧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前方稍微开阔一些的空地上瞧去,只见腐叶堆出的绵软地层上,赫然压着四个对称的凹坑,凹坑是潮湿的,看来是新压出的痕迹。

“像是什么物件压出来,”二人快步上前,崔辞顾不上地上腐叶泥淖,跪在地上细瞧,见那压痕附近的竹叶之上隐隐有香木末,引来许多蜈蚣昆虫。崔辞用手指轻染了些,放于鼻尖嗅了嗅,面上露出豁然之色。

慧伽问道:“闻出来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