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咧咧啥?”

张川看了看媳妇儿那双布满茧的手,到底缓和了些口气。

“家里好过之后,我不也是找了两个仆妇过来帮忙。

更何况今天亲家小姑给铺子送了一株珊瑚,你以为人家为啥放弃府城的大铺子却选了咱们小海货铺,还不是看在老大媳妇的面子上。

咱家生意你不是不了解,若按以往来说,再怎么干也就这样了,如今既然有了契机,就要好好把握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若能把海货铺子开去府城,老二、老三的日子也就不用愁了。”

王氏不是不懂道理的人,自然也知道男人为了这个家百般筹谋。

“你和老大忙你们的事,家里就不用惦记了。”

至于小儿子那里,她只能说自求多福吧。

天色才蒙蒙亮,张家父子就出了家门,因为二人走陆路,又去车马行租了辆驴车。

陆路虽没有水路快,但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食上都要比在船上舒服的多。

在第二天下午两人便到了府城,张川没有急着去找湘福楼的苏掌柜,而是在府城各大海货铺子和珠宝行转了一下午。

心里有了数,另一天清晨才带着张望去了湘福楼。

湘福楼在府城不算是最顶端的酒楼,但在张川还是个打渔小子的时候,这座酒楼就在府城主街经营着。

这么多年过去,主街起起落落的商家不在少数,可湘福楼却一直稳妥经营着,其中自然少不了东家老太太的权势。

据张川得知,这位老夫人的侄子在京城为官,品级似乎不低。

他以前和苏掌柜有过两次生意往来,但更多的交际却是没有的,也不知今天能不能有幸见到那位老夫人。

第72章 张家父子得机缘 大丫欲买船

不得不说张川父子赶了个巧,今天正是苏掌柜每季去给老夫人报账的日子。

若是以往苏掌柜自然不会随便替人引见,但张家父子手中的那株白珊瑚的确是入了他的眼。

关家上下谁人不知老夫人信佛、礼佛,几位老爷更是想着法子给老夫人搜罗这些物件。

随着苏掌柜来到关府,父子二人在门房稍候,即使守门人客气有礼,二人也不敢造次。

等了一阵,来了个老嬷嬷,见门房对其很是恭敬,张川带着长子也弯腰行了一礼。

刘嬷嬷是老夫人身边的陪嫁,按理来说不需要她亲自跑一趟。

但老太太有令,必要让她亲眼瞧过,若父子二人是个知礼的便领进府里,若是个奸滑的也不必进关家的门。

张川虽为人圆滑精明,但在待人接物上却很是有一套,更不要说让人看着就一脸喜气的张望。

父子二人顺利的见到了关家老夫人,也呈上了那株珊瑚。

老夫人明显对张川没什么兴趣,倒是对着张望问了几句,得知他是刚刚成亲,还戏言要沾沾他的喜气。

珊瑚被留在了关府,张川父子带走的是两百八十两的银票和半年的契约。

关老夫人名下有一间酒楼和两间食铺,这些都是她当年的陪嫁,如今给了张家半年供货的契约,可谓是大手笔。

苏掌柜看着一路发愣的父子二人,笑言道:“张老板,看来以后咱们要常来常往,赏个脸今天我做东,咱们到福湘楼吃个家常便饭。”

张川回过神,忙扬起笑拱了拱手,“苏掌柜客气,今天有这份好运全赖苏掌柜美言,今天这顿饭合该弟弟我做东才是。”

“既是兄弟相称还分什么你我,走走走,咱们回福湘楼。”

苏掌柜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是没那么大能耐让老夫人舍出半年契子,毕竟三家铺子采购的海货也不是笔小银钱,只能说张家父子有这份运道。

几人离开后,刘嬷嬷将那株珊瑚仔细收了起来,对着老夫人含笑道:“看来是佛祖收到了老夫人您的诚心,您头两日刚念叨寻株珊瑚做佛像,这不,今儿就派了人给您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