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豆芽回答不出来,看向姐姐。

姜豆苗放下筷子,慢慢地说道:“先生说介子推是春秋晋国的忠臣,他在晋文公流亡时,割股救主,等晋文公复国后,他拒绝封赏,归隐山林,晋文公为了找到介子推,放火烧山,致使介子推葬身火海,而后晋文公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由来。”

黄氏听完一夸道:“豆苗真是聪明,先生讲了一遍你就记得这么清楚,要不是你说阿婆都不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呢。”

姜豆芽忙说道:“姐姐知道得可多了,先生讲了好多东西,姐姐都记住了,阿婆你叫姐姐讲给你听。”

黄氏笑道:“那你呢?”

姜豆芽笑道:“我比姐姐小,我学得慢,不过我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还会念三字经,阿婆我念给你听,人之初,性本善……”

柳絮笑着道:“行了,先吃饭,吃完了再给阿婆念。”

姜豆芽捧起饭碗,将脸埋在碗里,加快速度吃饭。

柳絮看她脸还没碗大,道:“吃慢些,小心噎着了。”

又给大女儿夹了块肉,问道:“每天学那么多可觉得累?”

姜豆苗笑说:“不累,可有趣了。”

柳絮摸了摸大女儿的脸,大女儿长得像丈夫,性格却像她,小女儿长得像她,性子却像丈夫。

让她总觉得丈夫还陪在她身边。

第91 章 上坟

寒食节当日,有些人颇为讲究,视家中点火为忌,只能出门寻食。

温楹和黄氏、柳絮都不忌这些,若是这个要忌那个要忌,面馆不用开门了。

不过为了应节,面馆今日也做冷食,青团是昨日做好的,面食就做了冷面。

做冷面的汤底是昨晚温楹和柳絮试了半天,一致决定这个做法最好吃。

料汁是酱油、盐、糖、醋冷水冲开,面煮熟过冷水,再放上配菜,一半的水煮蛋,几片卤羊肉,春笋丝,再加两片苹婆果。

一碗冷面就做好了。

做冷面要用到冰,是温楹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一桶冰。

黄氏得知后,直骂卖冰的黑心,一桶水卖二两银子,抢劫去得了。

又说温楹不会讲价,下次这种买卖叫她去,半吊钱就给她买回来。

温楹又笑又摇头,心道:下次买什么要说少一半的钱才好。

黄氏看着冰化觉得肉疼,骂念安不会去拿不用的破袄子包桶。

念安低声问道:“用袄子包不是化的更快?”

黄氏:“蠢的跟猪一样,叫你去你就去。”

念安委屈地看向温楹:“二娘子……”

温楹:“去拿吧!”

念安盯着那桶冰,发现真没化,就跑去请教黄氏了。

“老太太,你真厉害,冰块真的不化了。”

黄氏一边打着算盘,一边说道:“当然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念安:“老太太你吃那么多盐干什么?对身体不好。”

黄氏指了一下念安的小脑袋:“说你蠢,你真蠢,快去收拾桌子。”

念安嘀咕着:“又说我蠢,我才不蠢,豆苗都教会我写自己的名字了。”

.

寒食节的隔天就是清明节了,姜河带着柳絮侄女还有妹妹去祭祀父母兄长。

温楹留在家中准备午后去祭祀爹娘的东西。

等姜河他们回来,柳絮娘三的眼圈都是红的。

温楹不知道该说什么,姜豆苗姐妹与她问声好,就进屋了。

柳絮每年都会在姜大郎墓碑前哭一哭,似乎能把去年受的委屈哭掉,她也好受些,能继续带着两个女儿活下去。

温楹朝姜河笑了笑,道:“我们走吧,我阿爹阿娘怕是等久了。”

姜河颔首。

温楹爹娘墓碑在平和县一个荒山坡上,他们来的晚,好多坟头上都挂了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