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河:“阿娘不必心疼这些钱,这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黄氏听这好话,就不想反驳,没有人愿意日子越过越差。
“是这样没错,也罢!但日后不可再如此没有成算花钱了,你们过不久还要有孩子,总该存些钱。”
姜河点头:“阿娘说的对。”
黄氏笑道:“行了,快进屋。”
屋里,温楹看他进来,问道:“阿娘说你了?”
姜河:“就唠叨几句,阿娘人就是这样,什么都想省着花,一个子恨不得掰成两个用,心是好的,也是关心我们,怕我们乱花钱。”
温楹明白,她这般花钱定与婆母观念相悖,被她说几句也是应该的。
午食也是吃肉饼,早上吃了十五张,晌午还剩十张,姜河吃两张,姜豆苗和姜豆芽还是一张,剩下六张四人分。
温楹把多的半张饼放到姜河碗里:“你吃吧,我吃不下了。”
姜河:“真吃不下了?”
看温楹点头,姜河才不客气吃了。
姜杏儿看了直羡慕,她以后一定要嫁个如二嫂这般的,舍东西给她吃的。
吃完饭,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在洗藕,削皮。
姜河把石磨弄好,进屋把上衣脱了,又想到还有嫂子和杏儿她们,就穿回一件里衣。
黄氏年纪大久蹲不来,低着头洗了一会儿便觉得头晕眼花的。
切藕、加藕到石磨的活便交到她手里。
姜河上手就推了起来,滋溜溜地声音起来了,藕泥也顺着石磨边流下来。
洗藕削皮有五双手,活轻,水也方便,一个时辰就洗好了。
院子里就剩姜豆苗姐妹和温楹看着姜河推磨。
第 40章 回门
姜豆苗今年七岁,姜豆芽五岁,都没见过这活,新奇的很。
温楹也好奇,她也没见过,而且黄氏进去休息了,往石磨加藕的活就落她手里了。
这事本就她要弄的,他们夫妻多干点应该的。
温楹看着姜河一推一拉,好奇的不行,也想上手试试。
姜河直接放手让她推推看。
温楹推了几下,石磨纹丝未动,皱着眉问道:“怎么不动啊?”
明明她看姜河推起来很轻松的。
姜河笑着从后面握住她的手:“要用巧劲,从右往左推,再拉回来。”
温楹点点头,让姜河放开,她再试试,石磨动了,但她是使了全部劲在推,没几下就气喘吁吁了。
豆苗豆芽看了忙上手:“婶婶,我们帮你。”
三人一开始推得挺欢,姜河加了几勺子藕就不行了,嚷嚷着太累了。
温楹甩了甩胳膊:“再也不想弄这东西了。”
姜河一边推,一边笑道:“以前阿爹阿兄还有我,每天要推百来斤豆子,天天如此,四更天就起(三点),那才叫苦,人当驴使。”
温楹心道:幸好姜家如今不做这豆腐的生意,她能过苦日子,但太苦还是不要的好。
姜河:“俗话说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这活辛苦却赚不了几个钱,他自小就不愿意干,偏他读书也不行,也不知做什么好。
就这样做一日的豆腐推一日磨。
后来阿爹阿兄相继离世,他的人生也彻底改变,机缘巧合下做了这捕快,也娶了阿楹。
这日子才有奔头。
温楹看他乐呵呵干这话,他应该挺喜欢的,又看他的手臂,似乎有无穷尽的力气,怪不得那么粗壮。
想着想着,这脸烫起来。
姜河手不停来回推拉,眼睛却看着温楹,心道:真好看,怎么看都好看,以前他磨豆子的时候要是阿楹站在一旁,他磨到死也愿意。
姜河一个人吭哧吭哧磨了两个多时辰的藕,天都暗下来,装了一大缸,还有几小桶。
晚食是全藕宴,柳絮做的,不过都是温楹说给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