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暗中观察情形,他觉得做事应该深思熟虑,先看后做。

范桃也在人群中,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裳轻快跑入书院。

书院里的每条路她都很熟悉,曾经她在这送过四个月的饭,每一条路她都推着排车走过。

晨光正映在乌木匾额上,"昭明书院"四个鎏金大字在青天下烨烨生辉,下侧还篆刻有一行小字。

昭明万邦,天下同春。

起码这一天,冀州工曹之子的锦靴与流民女儿的麻鞋,踏过了同一道门槛。

【作者有话说】

虽然今天晚晚的,但是这章字数四千多!依然评论前一百发小红包

163 · 第 163 章

孙策带兵向荆州赶路,从冀州至徐州都是陈昭地盘,一路畅通无阻。

他只需要考虑带兵报仇就好了,荀攸却要考虑其他事情,在孙策领兵离开冀州之后,荀攸便已派人先行一步送信给袁术,客气表达了想要借道豫州的意思。

信到袁术手中时,袁术只是看了一眼,边将信扔给谋士杨弘,怒极而笑:“孙家小儿叛我而从陈昭,吾不杀他已是宽仁,竟还有脸面来向我借道,何其愚也!”

袁术对孙策算不上看重,要不然也不会心安理得吞了孙坚旧部还拒绝孙策借兵之请。可他不看重是一回事,孙策背叛他投陈昭却是打他的脸。

更何况写信之人还是那个一脸傻样、说出那番“弟不如兄、侄子不如叔父”言论,把他气得跳脚的荀攸。

杨弘能在袁术手下出头,靠的就是袁术说什么他就赞成什么,当下便谄媚道:“主公英明,孙氏小儿背主再先,合该让他知难而退。”

“还有那个陈昭,她都把袁绍挫骨扬灰了,又装什么仁义,把袁绍家眷送到汝南……实伪善也!”一提背主,袁术就想到了孙策现在的主公陈昭,气愤更胜。

若不是因为什么杀兄之仇,若是单论陈昭杀了袁绍这一条,袁术还要感谢陈昭呢。自袁绍身死,汝南豪族尽归他麾下,袁术可谓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