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请问你需要哪一份说明书?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古今中外,亲亲咱们造反攻略充足哦。

如果您出身世家,请看这份太原公子剧本

如果您出身贫农,请看这份开局一个碗剧本

如果您是外族,咱们也有十三副甲胄剧本哦

哦哦,您姓曹啊,那请看这份指洛水为誓、当街杀天子剧本~

第193章 · 第 193 章

堂内一盏孤灯摇曳,昏黄的火光在青砖地上投下曹操昏暗的影子,忽明忽暗,如他此刻起伏的心绪。

尽管语气平静,可当这两个字真说出口的瞬间,曹操心中依然泛起一阵绵长的痛楚。

这阵痛并不汹涌,却连绵不绝。曹操有过无数次剜心刺骨的剧痛,少年时被人骂宦官之后的羞耻,青年时眼见朝纲崩坏却无能为力的愤懑,而立之年目睹董卓毒杀少帝时的震怒,妻儿因挚友背叛而沦落敌手的揪心,兖州、并州接连失守时的绝望……那些是血淋淋的刮心之痛,是骤然砸在血肉上的烧红铁块。

可如今这轻飘飘的“归降”二字,却是曹操自己做出的决定。人与壁虎不同,人断尾求生,光是做出这个决定,便已是痛彻心扉。

曹操踱至窗边,月光冷冷地洒在他的脸上,“这些时日,我头风发作越发厉害了。”

他胸腔中依然跳动着一颗野心勃勃的心,可曹操并没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思。给汉室做臣子也好,给袁绍当小弟也罢,他都能屈能伸。只是遇到了乱世,他做了诸侯,天下太平之时,曹操那时也只想当一个征西将军。

司马朗垂首立于一侧,始终沉默。司马朗与曹操只是单纯的主臣关系,曹操吐露心声,司马朗选择了沉默不语。

望着司马朗置身事外的模样,曹操发出一声很轻很快的叹息,轻快到司马朗根本没有捕捉到这声叹息。

很快曹操就整理好了心绪。

不管前事如何,如今活下去才是他现在最迫切的期望。昔项羽扛鼎,勇烈千古无匹;韩信运筹,兵锋鬼神莫测;去病弱冠,铁骑踏破祁连。然此三者,皆如长河骤断,青史半卷而绝。

活下去才能有转机,说他不甘心也罢,说他怕死也行。曹操绝不愿意让他的平生止于此时此地。

只要他还活着,他曹操的一生便没有盖棺定论。

“这两日还要劳烦伯达替我打探朝臣口风。”曹操抬手阖窗,夜风骤止,烛火为之一静。

夜已深,唯有两盏油灯火星扑闪,曹操掀袍踞坐,面色已不似先前紧绷。

“伯达可还记得许子将对我的评语?”曹操提起往事。

这还是他纠缠许劭,许劭被烦的了不得才给他的评语。曹操求这句评语的初衷,也只是为了扬名,毕竟大汉做官就是要看出身和名望,他出身改变不了,只能在名望上下功夫。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自嘲一笑,如今想来这句话如何不算阴差阳错呢?董卓乱政时,曹操以为自己是“治世之能臣”,能够力挽天倾,提剑刺董,起兵讨逆;诸侯割据后,曹操看到了大汉的无药可救,便意气风发做了“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捭阖。

没曾想兜兜转转,他又要去陈昭那里做“治世能臣”了。

司马朗思忖片刻,他倒是对主公是谁不怎么在乎。他当初投靠曹操,也只是因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陈昭那边不缺谋士,去的晚捞不到什么好前途。

早在潼关被围之时,他家中二弟司马懿便私下要他劝说曹操归降。自家这个弟弟的本事,司马朗心服口服,他自己便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可比起司马懿,司马朗却觉自己机敏远不如也。

“只是不知昭侯是否愿意接纳……”司马朗沉吟片刻,终于开口。

“虽陈昭接纳马超张绣归降,可主公又与他们不同。”司马朗尽量委婉,二人都心知肚明。

一来,马超张绣是打之前就归降了陈昭,他们是打输了才想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