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陈昭;二来,马超张绣与陈昭并无旧怨,而曹操……曾与他一起攻打陈昭的袁绍,都物理意义上被挫骨扬灰了。
和陈昭交战过的那些诸侯,一个都没活下来,董卓尸体被陈昭挂在旗上示威数日,又被洛阳百姓点了天灯,袁绍袁术双双烧成灰,王朗被活活气死,严白虎刘繇喂鱼,韩遂被手下背刺剁成肉泥……
死法很精彩了。
“她一定会接受我归降。”曹操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你们都不了解陈昭这个人。”
司马朗忍不住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瞥曹操。
咋,您就了解陈昭了?听听这话说的,让外人听见,还以为您和陈昭是八拜之交。
曹操想要开口解释两句,张开嘴却发现无从说起。
不是曹操知道的太少,而是他知道的太多,了解的太深了。
陈昭那套治政方案哪有那么好抄?何况曹操还要再进行不少适应性改编,对天子和士人的态度、君臣立场的不同……若是囫囵吞枣照搬,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为了参透陈昭的治国之道,曹操不仅将陈昭写的那十几本《太平要术》翻烂,更派了最精锐的暗探潜伏邺城打听陈昭言行,恨不得连每顿饭吃几碗饭都跟着陈昭学。
毕竟陈昭精通医术,太平道普及后的这几年,各地疫病明显少了许多。
想起这些艰苦回忆,曹操都忍不住为自己掬一把辛酸泪。当年在洛阳太学求学时,即便是最钟爱的诗赋,也未曾下过这般苦功。若是当年研习经学有这等毅力,他早就成天下有名的大儒了。
他做的关于陈昭的笔记摞起来比他自己个子都高!
“唉。”曹操半是心酸半是庆幸。
想起自己呕心沥血埋头苦学的无数深夜,曹操咬牙切齿:“没人比我更懂陈昭!”
曹操绝非庸才,相反,他是当世罕见的全才。无论是运筹帷幄的军政韬略,还是挥毫泼墨的诗词歌赋,乃至音律律法,无一不精。
他研习陈昭新政,并非只粗糙模仿其形,而是掀开皮毛见其筋骨。旁人或许只见陈昭推行科举、改革税制、整顿吏治,而曹操却在这些新政背后,窥见了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字。
“潼关之后,还有数十万黎民百姓。”曹操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平静。
时至今日,若军中粮草吃尽,曹操也依然会选择劫掠庶民取粮充作军粮。仁德,人也要先活下来才能讲仁德,区区骂名,不足为耻。
“我清楚我的为人,陈昭也清楚我的为人。”曹操语气复杂,“陈昭心软。”
司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