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拍拍应星的肩,“去准备吧。”
应星只好就近坐下。
这确实是个好机会,但同时如果操作不好,他明天就得走人。
这个项目公司有不同组盯上,讨论出多版方案。
但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如何投,投多少的问题。
但应星自己的看法是:
这个项目恒越就不应该投。
投决会有彩排,而他一个彩排没出现的,突然蹦出来。还是提的反对意见。
更别提他本就敏感的实习生身份。
好在他对形势有着十足的判断,对该阐述的部分有充分的调研。
换言之,他完全不担心。
应星勾唇,迅速开始打腹稿。
方案阐述人一位位上台。
应星偶尔也会眼前一亮,有的小组确实做得很不错。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为之准备了很多。
他的反对声音,也许会更大。
最后一组下了台,MD转过身,说:“到你了。”
应星点点头,站上中间的小台子。
意料之外的环节显然让台下的人躁动起来。
应星只是扫了一眼,开始共享屏幕。
他刚刚紧急做了份PPT,确实太赶了,甚至连模板都没找,直接把重要数据插上去了。
原始又简陋的PPT一经露出,台下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应星笑了一下,调整好麦克风的高度。
他开口:“看来这ppt真的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现在让我们聚焦真正的重点。”
这轻飘飘一句话,就略过了准备不充分的事实,还成功使场面安静下来。
他用了一句较为不客气的话开场。
“在我还没进入行业之前,就听过一句警告。”
“当所有分析师都开始采用同一套逻辑并得出一致的结果,那我们就该开始担心我们的钱包了。”
他见低头的人瞬间抬头,他又笑了一下,进入正题。
应星的谈吐流畅自然,仿佛他的稿子准备了几个月。
台下有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从原本的坐姿懒散,到身体逐渐离开靠背。
“各位请注意Q3财报里的用词变化。‘战略增长’替代了半年报里的‘可持续增长’,排除掉主笔的人事变动,这种文字游戏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应星点开下一张投影。
他的PPT确实简陋,但该有的数据一概不缺。
配合他笃定而自信的语气,台下逐渐出现了点头赞同的人。
最后,应星总结。
“我研究过公司的投资案例,在15年前,我们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了。”
“最后结果是怎样,前辈们应该有目共睹。”
台下有人举手:“我经历过那次,但是这两次在期货市场的表现完全不一致,你拿这个解释,是否有点生搬硬套嫌疑?”
“对啊,而且经济周期也不同,怎么能这么类比……”
台下又乱起来。
应星抬手,下压,“请听我说。”
人群安静一瞬。
“我前面的分析都未使用案例类比。我的分析您认吗?”
对方点头。
“好的,”应星赞赏地看他,“我只说一点。”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越多,消息越失真。”
应星点到为止,那位前辈坐下,脸上若有所思。
看人群平静下来,应星微微鞠躬,准备让出位置。
一只手高举,应星顺着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