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主意。

但一个声音略尖细的就笑,说:“我虽是个愚鲁之人,可世态人情我还略懂一些,这事也是瞒得住的么?”

仁宗皇帝并非章献太后刘氏所生,这事在太后生前,一直被瞒得严严实实,仁宗皇帝坚信自己就是太后的亲生子,母子间的感情如何就不必说了,宫廷上下也是众口一词。

就像是人人也都跟着相信,这娘俩就是板上钉钉的亲生母子一般。

可章献太后一死,立刻就有人告诉仁宗皇帝他的生母并非太后,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生母是被害死的!

被谁害死?

若不是章献太后早准备一手,以皇后的服饰规制安葬了李宸妃,还以水银防腐,特地开棺去查验真相的皇帝会怎样报复刘家满门呢?

想都不敢想!

安国长公主那继承人不管男女,都极难在她身边长大,多半还是要由宫女内侍们照顾着,她在一日,继承人自然是孝顺一日,阖宫上下也闭嘴一日,可要是这位女帝不在了呢?

想都不敢想!

这些想法也并不出格,虽说他们此时未必能举出一个好栗子,可四百年后还确实有位少年,在被过继为天子后,就“到底谁是我亲爹”的问题和满朝大臣斗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哇!

那谁知道女帝的继承人会不会为了从大臣手里夺回权柄,举起一个亲爹开始扎筏子呢?

扎筏子不要紧,扎到最后人家大权在握,还宗了,你不傻眼吗?

啥?你说只要这孩子孝顺?咱们谁也不讲那些操莽之流,那个忒远,就说当初十二三岁的朝真帝姬,不孝顺吗?

太上皇现在还在艮岳里养着,外人见都不许见哪!

说到这里,大家就哑口无言了。

又过一会儿。

“女子生产艰难,若是大宋真有一位女主,她终身不嫁,选一位养子,如英宗皇帝,如何?”立刻就有人冷笑一声:“你须得先选一个自幼修真的宗室子!”

“为何要修真?”

“你当那些道士是吃干饭的吗!”

“你,你胡搅蛮缠!那他生母岂不是还需西北将门出身?”

“哼,西北将门?还算好的!他生母最好还是个契丹人!”

话题又扯远了,可中心的意思还没变。

她要是自己不生,那继承人该如何保证军功集团的荣华富贵?保证不了?

大家保着她上位,她甚至无法保证嫡系的利益?

这是先帝,可不是安国。

其中也有人全程不吭声,很谨慎,比如说主人家。

一群人凑在一起嘀咕,自然要有一个地方,有一个理由。

比如说某位潘家子请大家喝酒吃饭,一起庆祝殿下的这场胜利。

潘家也是勋贵出身,祖上是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还配飨太宗庙庭的潘美,真宗年间又追封郑王,人家在京中有知交故旧,一起喝酒,很合理。

宾客中少有寒门,也没有什么武夫,文官和勋贵倒是不少,主人家听了这些议论,就握着酒杯不语。

过一会儿,一位韩家来的宾客就悄悄同他说:“殿下还不曾婚配……”

主人家吓一跳:“岂敢肖想此事?”

“咱们这样的门庭,配不上她么?殿下总要安抚老臣之心的。”韩家说,“唉,要是驸马尚在……”

曹家的驸马尚在,那似乎真能解决一些问题。

勋贵们虽然没在这一战里捞到足够功勋的,又没有第一时间参与劝进,可只要有一个联姻的儿郎在,就不怕安国将来翻脸啦!

现在大家没功劳,因此就得反对她,可也犯不着很激烈地反对,甚至像曹操窃汉时那般汉臣一样,前赴后继地搞刺杀和政变。

她毕竟是宗室,大家心里只是有许多的犹豫,外加上担心自己利益受损。

要是她有一个继承人,能够不损害大家的利益,还能让朝局稳定,不兴起大风大浪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