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说明他的青春不该被呵护、被疼爱。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指挥”不太可能是什么大官,但可能很有实权。
如果有机会大家继续往下看,会发现迎春后来每一次都被打得头破血流,回娘家的时候根本不敢说。不仅是慑于孙绍祖的权威,更多是觉得是一种可耻的侮辱。我相信这种心理在今天的女性中恐怕还在延续,很多家暴事件最后很难被揭发,就是因为当事人自己在掩盖。因为那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心灵上的耻辱,所以迎春的处境是可以从现代的角度去理解的。
从用人传出来的话说,每次打骂她的时候,孙绍祖就说:“别以为你是什么千金小姐,你老爸跟我借了五千两银子到现在还没还呢,你是被卖来的,你知道吗?”我们就懂了,贾赦跟孙绍祖根本就是权力与财富间的勾结,只是因为那五千两银子还不了,就拿女儿去做交易。孙绍祖只是在官场上需要贾家,根本一点都不疼惜迎春,可见所谓的青春守护跟现实之间的对抗有多激烈。这一部分看上去轻描淡写,但作者对迎春有极大的心疼,而且我自己一直在揣测,曹雪芹的姐妹当中大概有很多是这样的下场。因为这类家族的婚姻,大部分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一个女孩子从大观园这么单纯的世界嫁到世俗世界,被打骂的时候听到的话是“你老爸借了我五千两银子没有还”时,可想而知心灵被摧残到什么程度。所以“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是一个可以不断扩大的谶语,这八个字讲的是《红楼梦》里所有的女孩子将要面对的命运。
下面有对孙绍祖的简短介绍:“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伟,身体健壮。”这样的人动手打起人来一定蛮恐怖的,只是踹两脚迎春就受不了了。“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这里面有很多的隐喻,因为正在候缺,所以特别需要官场的呵护。不要忘记宁国公、荣国公都是军人出身,而迎春的姐姐元春,又是当红的贵妃,所以对孙绍祖来讲,这桩婚姻是重要的。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看出一个青春的被糟蹋,全是因为世俗社会中利害关系的权衡。
“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情愿择为东床娇婿。亦曾回明贾母。”注意贾母的反应:“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我们一再提到《红楼梦》直到最后,最厉害的还是这个老太太,她的头脑一直很清楚。至于贾母为什么不愿意,作者没有明讲,以贾母的阅历,一定是看出了不称心的蛛丝马迹,可是作者的表达很委婉,因为牵涉到太多的现实政治,很多地方只能点到为止,所以特别注意这里面绝对有所保留。
可是贾母又具备另外一种智慧。“但想来拦阻亦未必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注意“儿女之事自有天意”这八个字,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太太的无奈。前面的中秋之夜,全家一起赏桂闻笛的贾母曾掉过泪,她好像看到了属于这个家族的天意。我想大家如果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会发现其中的易家兰在变成一个老太太后,对自己孙子、重孙子的行为了如指掌,可是她已经不会说话了。别人把她当成一个不会说话,也听不到声音的老太太。可是这个家族将要发生什么事,她全知道。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非常像《红楼梦》的一部欧美小说,当一个老太太活到一百岁,看到儿子、孙子死掉,就像伊瓜兰或者贾母一样,她们看到的是这个家族自有天意的部分,所谓天意就是不可挽回,势必如此。至于这个天意是什么,很难解释,其中既有人生历练的聪明,又有一种直觉的敏感。
贾母认为自己“何必出头多事,因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前面也说过,“知道了”是很重要的三个字,到台北故宫去看清朝的档案,很多万言上书最后就是三个字“知道了”!既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没有任何表示。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