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只是小孩子的傻话,可是细琢磨却非常动人。宝玉和黛玉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就显现出孤独的一面,跟现世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现世的伦理中生存。

这时,第三个人来了。忽然听到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来再来。’”大家还记得吗,宝玉住的房子有一个后门,黛玉常来,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溜掉。“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又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宝玉说王熙凤你又不是不认识,干吗要怕她。“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这里面一直在透露一个东西,这两个人的感情是非常私密的。“宝玉听说赶忙的放了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第二个人走了,凤姐才进来。如果从小说的结构来看,作者为什么先写宝钗,再写黛玉,再写凤姐?因为只有这样,两个人中间夹着的黛玉,才能被凸显出来,作者的重点是“情中情以情感妹妹”,所以必须要有前后两个人来做参照。这是不得了的一个文学结构,一般的写作者可能觉得宝玉挨打了,最关心的人一定是黛玉,可如果一开始就写黛玉哭得一塌糊涂你肯定无法感动,因为缺少了对比。作者的铺排是:先写宝钗,再写黛玉,然后再讲黛玉逃掉,凤姐进来。凤姐的关心是很现世的:“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相比之下,刚才黛玉跟宝玉的对话根本不是现世的,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接着,薛姨妈又来了。”第四个访客也到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至掌灯时分,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睡去。接着,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这几个有年纪常往来的,听见宝玉捱了打,也都进来。”他们家里的管家老嬷嬷也都来探病了。作者是在告诉我们,该是挂起一个牌子说不能再见客的时候了。这里面有三个是比较亲的:宝钗、黛玉、凤姐,尤其特别突出黛玉的“深情”。后面的这些什么什么媳妇,很明显只是礼貌上要来的客人。

“袭人忙迎出来,悄悄的笑道:‘婶婶们来迟了一步,二爷才睡着了。’”这明显是在挡客,即使宝玉没有睡着,她也不会让她们进去的。作者一直在写“情”与“礼”的不同,礼貌归礼貌,情感归情感,情感当中又要细分。大家可以试着把这次的病房史写下来,宝钗、凤姐,包括薛姨妈、贾母派人来问都是现世的关心,最后来的人来连现世的关心也没有,只是出于礼貌。所以作者特别加了这一段,说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都来了,至少“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这次忽然跑出来的,大概是家里的老管家吧?她们觉得礼貌上应该要来看看。“袭人带他们到那边房里坐了,倒茶与他们吃,那几个媳妇子都悄悄坐了一会,向袭人说:‘等二爷醒了,你替我们说罢。’”这是纯粹的礼貌,有一类看病人的客人是不用见到病人的,只是表示一下就可以了。就像一个总经理生病了,底下的员工一定要到场,然后只留个名片告知我来过就可以了,不然的话可能会被炒鱿鱼。

袭人就送他们出去。“刚要回来,只见王夫人使个婆子来,口称‘太太叫一个跟二爷的人呢。’”宝玉身边有好多的丫头,王夫人就命令说,找个跟二爷的人来,大概是想问问宝玉的情况,并没有点名要找袭人,可是袭人自己去了。

袭人听说王夫人要找跟二爷的人,“想了一想,便回身悄悄的告诉晴雯、麝月、檀云、秋纹等说:‘太太叫人,你们好生在房里,我去了就来。’”宝玉身边这么多的丫头,袭人通常也不会亲自出面。因为她是大丫头,等于是所有丫头的总管,这次大概她也觉得有话要说,所以就决定自己去。袭人“说毕,同那婆子一径出了园子,来至上房”。上房就是王夫人的屋子。

“王夫人正坐在凉榻上摇着芭蕉扇子”,注意,季节背景又出来了,从刚才的袷纱被、栉沐,到现在的凉榻、芭蕉扇……小说的季节不见得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