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把一块石头丢下去,看看纸跟石头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在玩。我们今天可能会把石头的重力加速度跟纸的重力加速度变成绩测的考试题,忘记玩的过程本身就在学习。

很多人总说达·芬奇密码,我觉得那不是密码,是达·芬奇本身懂得什么叫玩儿,他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让大家到今天还在研究他,因为他会去思考那么多奇怪的东西。他在黑暗的房间划一根火柴,就说:光应该是有速度,光从我划火柴的位置照到那个墙角,应该有个速度,只是它太快了,我还没有办法计算。大家现在能计算光速,就是因为达·芬奇的这句话。所以我们知道了今天晚上我们看到的那颗星星,有人会跟你说其实已经不在了,因为它离地球很远,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五万年前的行星。所以在知识领域里,玩能调动人的创造力,这种调动其实比他已经得出的结论要重要得多。

莺儿“说着,且不去取硝”,我很喜欢这句话,人生中一定要有忘记目的的时刻,有一天忘掉了某件事情,也许是该庆幸的事。记得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忘路之远近”,他本来是个渔夫,应该想到我今天要打几斤鱼,拿到市场卖多少钱。结果因为看到桃花林,就完全忘了自己到底走了多远,如果没有“忘路之远近”,是不会发现桃花源的。

然后莺儿就“伸手搀翠披金”,“搀翠”,就是抓柳条的感觉,这是一个动词,“披”也是一个手的动作。作者用了两个手的动作来讲女孩子跟柳条的关系,就像宝钗的“搴帷下榻”,刚才是拉帘子,现在是拉柳条,写的是手的动作,感受到的是树枝的美。走在路上,心情好的时候,你会用手去碰刚刚长出来嫩叶。以前在东海校园的时候,我就常常观察,看到哪个学生去碰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学生还有救。因为春天这么美的花园,不知有多少人一头大汗地急着赶路,没有几个人能停下来的。

莺儿“采了许多嫩条,命蕊官拿着”,注意她一面走一面编花篮,完全是在玩儿。“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玲珑”是指精致细巧,“过梁”是有提手。“枝上自有本来的翠叶满布,将花放上,却也别致有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南宋画家李嵩的《花篮图》,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它是编的,这在古代是一种蛮流行的民间工艺。每一次到五十九回我就想一定要给上这个课这么久的朋友一个作业,回去编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

莺儿编了花篮以后,蕊官高兴得不得了,说:“好姐姐,给了我罢。”莺儿道:“这一个咱们送林姑娘,回来咱们再多采些,编几个大家玩。”说着,来到了潇湘馆。

黛玉也正在晨妆,真的是春天了,还记得那首我们最熟悉的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吗?那其实就是一个生命的情境,让你感觉自己的生命跟这个春天、跟这个早晨一样充满生机。“晨妆”本身就预示着自己也要像花一样去盛放,黛玉一向是忧愁的,是感伤的,可是在五十九回里,我们能感觉到黛玉难得的喜悦跟快乐。她看到莺儿来了,又看到她编的篮子,“便笑说:‘这个新鲜花篮是谁编的?’莺儿笑说:‘我编了送姑娘玩的。’黛玉接了笑道:‘怪道人人赞你的手巧,这玩意儿却也别致。’一面瞧了,一面便命紫鹃挂在那里”。

黛玉是个蛮清高的女孩子,很少赞美别人,她看到莺儿编的东西也觉得别致,这不是一种世俗的美,它里面有一种心境,美只有在与心境契合的时候才特别动人。

“莺儿又问候了薛姨妈,方和黛玉要硝。黛玉忙命紫鹃包了一包,递与莺儿。”她们一路玩过来,最后还记得要蔷薇硝,所以说生命的目的跟美并不冲突。然后黛玉又说道:“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妈。”因为薛姨妈正跟黛玉住在一起,按过去的习惯,早晚女儿都要来问安的。我们也记得黛玉已经拜在薛姨妈的膝下做了她的干女儿,她直接叫妈妈,叫宝钗姐姐,有一种很亲的感觉,她从小孤苦伶仃,很渴望有个真正的妈妈和姐姐。“也不敢劳他来瞧,我梳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