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吕布守城,李司司是?不会放心的吕布守城,无一不失。因此?,李司司便将严氏也调度过来,令其负责城市治理的同时,也好看顾着?些吕布。
布置好一切,李司司班师回濮阳,同时还带走了吕布手中三?*? 名?大将:宋宪、魏续、侯成都是?日后背叛吕布的叛将。
第 75 章 第七十四章 吕布之女……
第七十四章 吕布之女
建安二年, 李司司得兖州、徐州、淮南一带,彻底成为制霸一方的实力?诸侯。同年,四为书院于山东尼山建成。
尼山,据说是孔子诞生?之地, 位于泗水、邹县交界处。原名为尼丘山, 因为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 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为避孔子讳, 改名为尼山。
李司司选择在尼山建书院,一则,尼山在自己的地盘上, 安全有保障。
二来, 尼山曾是孔子讲学之所, 是重要的儒家文化发源地。如今虽然战乱不休, 但尼山上依旧有学者在此进行学术切磋活动, 学术氛围浓厚。
李司司从寿春回?来后没多?久, 便?有属下来禀,言是尼山上的书院已经按照规划建成,请李司司得空就地考察。
“书院已成, 自是要去看看的。”当下李司司令人去请荀彧,邀他一道山上,毕竟他可是山长。
荀彧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只得被?一群壮汉裹挟着上了山。
时值深冬,万物寂寥,山林间枯木丛生?。然而,如此冷寂之中,尼山上却热闹极了。
荀彧刚刚行至山脚就遇上了两队挑土的担夫按理, 冬日不该如此劳民的。
李司司看出荀彧的疑惑,解释道,“这些原本都是流民,如今都分到了田地。冬日农闲,便?来做些小?工,贴补家用。”
荀彧仔细看,那些挑夫的脸上确实没有愁苦之色,甚至干得火热、干得开心。
为什么呢?荀彧疑惑更?甚,终究忍不住开口,“补贴家用?”是自己想的那个意思吗?
李司司自豪道,“对?啊,就是给工钱!您难不成以为他们在服徭役?”
秦汉以来,或者说,整个封建王朝,底层老百姓都有交不完的赋税徭役。
在上位统治者眼中,老百姓是壮,战时为兵;是户,种田织布;是丁,建桥修路老百姓付出自己的丰收成果、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了统治者们一个又一个王朝。
看着眼中露出震惊神色的荀彧,李司司心生?得意,反问?道,“难到您觉得他们不该得吗?”
荀彧嘴唇蠕动两下,撇开头,不看李司司,只淡淡道,“你?这是在胡闹。”治理天下哪里能这样呢?
李司司却不放过荀彧,再反问?,“不是这样?该是怎样?如汉皇朝那般吗?”可是汉室就要完蛋啦!救不活了。
被?戳中痛处的荀彧冷了脸色,不再理会李司司,抬脚山上。李司司也不理会他的神色,继续凑上前介绍。
李司司指向山脚开垦了一半的荒地,“这边都是书院的学田,田中产出供给书院的日常花销。”书院有立足的产业,不依附于其他势力?,才能长久运转下去。
继续往山上走?,穿过蜿蜒的石板路,景色逐渐开朗,一座古朴的书院于山林掩映间映入眼帘。山门上高悬着一块匾额,上书“四为书院”。
荀彧微微蹙眉,想不通书院名中的“四为”是何?意,搜肠刮肚想遍圣贤书,难解这“四为”出自何?处。
李司司将荀彧继续往里引,越过山门是一处宽阔的广场,广场的中央立了一座石碑,石碑上刻了四句话。
李司司朗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李司司最爱的横渠四句,出自宋朝张载之笔。每每读起,便?有一股豪情在胸腹中激荡,恨不得为天下生?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司司抬头望向荀彧,“这便?是四为书院的由?来。我?希望,每一个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