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学子都能以这四句话为初心使命,牢记一生?。”
荀彧神色复杂,默不作声跟着李司司继续参观书院。
转过石碑,碑的背面只刻了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出自荀子。”这句话荀彧倒是知道,正是《荀子.王制》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李司司笑道,“您是书院的山长,亦是荀子的后人,以荀子名言为警示校训,岂不是正合适。”
的确适合,可是......
荀彧眼眸低垂,掩去眼中复杂:李司司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她所做的一切只为天下生?民,不为汉室传承,她甚至不在乎皇帝。
李司司自然不在乎皇帝,她希望从自己书院走?出去的学生?们也都不要在乎走?进书院是为生?民立命,走?出书院则牢记民为根本。
“书院主要分三个部分。”李司司不在意荀彧看穿不看穿,只继续介绍,“分别是讲学、藏书、供祀。”讲堂在书院的中心,藏书楼在讲堂的后面,供奉孔子、荀子等上古圣贤的祠堂则在最后面。
“东边是行政区域,您的书斋就设在那边。”李司司再指西边,“那边是学生?斋舍和食堂。”
“对?了。”提起斋舍,李司司想起一个事,“女子的斋舍在后山。”
“什么?!”荀彧终于绷不住,大惊失色,高声问?,“你?说什么?”女子斋舍?女子?!
李司司点?头,淡然道,“有教无类嘛!”自己建成的书院怎么能只为男子敞开大门呢?
“你?!你?!”荀彧着实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儿来形容李司司,哀叹一声道,“乃是天魔降世乎?!”天魔,携带着难以解释的神奇力?量,以摧枯拉朽之事扰乱世间规矩。
李司司耸耸肩,心道,荀彧这形容倒也恰当。自己就是魔星降世,那又如何?!
介绍完书院的构造,李司司继续说起书院的人事和行政,“您是书院山长....”
不等李司司说完,荀彧断然拒绝,“吾必不与你?同流!”
“您听我?说完呢。”李司司并不在乎荀彧配合不配合,自顾自地继续输出,“您只要挂个名就行,书院日常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自有人去做。”
对?李司司而言,荀彧就是块招生?招牌。
“不若一死!”荀彧甚至不想活了,旦留清白在人间。
李司司冷了脸,威胁道,“您不为自己想想,也为您的家人考虑呢,也要为许都的天子考虑呢。”
“你?真不怕天下人唾弃?!”荀彧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