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无能尚无法阻隔疫病,现有两条计策,一隔绝所有接触疫病之人,搬运清扫尸体时尽量包裹住全身,防止疫气入内,二、凡是接触过尸体人的衣物集中焚毁,用物均煮沸除菌。”
“沸水除菌?”刘彻稍有不解,问义妁此乃何意。
“天幕之前说过,生水中有瘴气,沸之可除,但臣以肉眼之见,不能见到瘴气。”义妁说着斟酌了一下用词,以简单的方式一下继续道:“可仙人又明确说了,水中确有病菌,那么水中的病菌可由高温而除,疫病仙人同样言其有菌,也同样肉眼不可见,可否同样以高温灭之。”
义妁向刘彻述说自己想法时,其实心里并没有把握。
但她从医多年的经验告诉她,两者之间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以及百病必有因,瘴气存于内,必须得把瘴气的入病方法找出来,她才能对症治疗。
好在刘彻也没多探究义妁的想法,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懂装懂,随意插手可是兵家大忌。
刘彻自然不会去做拖后腿的人。
在义妁的带领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不久后全部消失。
但义妁此刻依旧没有得到找到疫症的源头,和细菌的所在之处。
只能在自己所做的医书中,暂时将一切统称为瘴气,并在深入之后研究瘟疫中的日子里,一边探寻瘟疫的起病,一边思考伤寒制症。
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学尚且浅薄,仍需继续深造。
便在控制了瘟疫后,继续在民间行医,救治百姓的同时磨炼自己的医术。
并越发期盼起天幕能谈谈,后世医圣张仲景著作的《伤寒杂论》具体讲了些什么。
名医典籍对医生来讲,就如江山对帝王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美人”。
【也因为瘟疫发生的条件,总与卫生息息相关。
故每逢战乱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无处掩埋的尸体堆积成山,腐烂在大地之上,在河水之间……
这些裸露尸体就成了病菌最好的温床。
而当时的人们,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尸体不及时掩埋会导致疾病的常识。
但真的打起仗来,人人都自顾不暇,哪里还记得住这些。
甚至为了生存,还有人往尸堆里摸爬滚打,就为了寻求一点活命的器物粮食,换取活命的生路,连自己染上病了都不知道。
带着活命的粮食和隐藏的致病菌,喜悦的回到家人身边后,却发现自己连带着家人都染上疫病,最终导致一条村子覆灭,简直讽刺至极。
没人能怪当时的百姓,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往死人堆里爬。
除此外,还有一些是行军打仗时,将领没有注意好卫生,导致士兵水土不服身体素质减弱,最终被病毒入侵,变成了潜在的病原携带体。
一经发作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葬送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如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所率领的大军。
在《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曹操的大败,是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前有草船借箭,后有铁索连环、火烧战船,最终打败曹操。
但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是怎么样的呢?】
“一派胡言,若天非天不在操,何至让操大败而归。”曹操听着天幕,拍着桌子伴随着碰的一声后,平复了心情。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后悔的一次战役之一,自赤壁战后因为三方势力的形成,和身体原因,曹操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跨过长江的机会了。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是认可对手的才情智谋的。
但赤壁之战可不是他曹操,可不是被诸葛亮一人而败,那《三国演义》是个啥,就会乱说话,铁索连环明明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计划,要不是当天风向不对,操未必会输给刘吴二人。
曹操想着突然又泄气了,他也不是输不起的人,打仗无非天时地利人和,就算天时地利均不在他,也不是他以此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