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天工开物》,不止唐代要有,汉代要有,秦也要有。
三个皇帝,在不同的时间都下达了,关于整理书籍的命令。
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关于钛到底是什么金属的研究发倔,为什么它能和汞反应后,加上一个圆圆或长长白色似琉璃,似瓷片的东西后就发出光亮,使夜如昼。
不过由于天幕展现出来关于钛的部分过于稀少,也没有具体看出是些什么物质,发掘钛的部分一直不太顺利。
倒是天幕展现出所谓的化学后,本来在秦汉两这几年国治理下,胆战心惊的方士,好像一下找到了升官发财,再次忽悠皇帝的好东西。
别的不说,但是汞不就是水银嘛!那东西他们熟啊!
每次炼丹,他们都会倒腾水银,难道还能有谁比他们更熟悉水银这东西吗?
抱着满满的信心,有不怕死的方士,大着胆子找上了皇帝们。
当然不怕死和找死是两回事,去觐见陛下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在一开始傻到说自己是方士。
只说,自己曾在家中研究过金属物质,如今知陛下求贤令。
自认有几分薄才,愿为陛下效劳。
作者有话说: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
“科学家”的双引号是当时没有科学家这种称呼,但天工开物,确实是非常科学,在百科词条介绍中也写着作者是明朝科学家,这里就采用这种说法。
冶金历大概能追溯到史战国初期(距今2500年前),那时候中国就发明了金(银)汞齐鎏金(银)的技术,即镀金技术。
而混汞法始创于秦末汉初,这是最早的汞齐冶金,后来才传入西方的一些国家。到了汉代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套方法,所以说虽然不是家家都知道这种方法,但大部分有镀金手艺,或是金铺,官府铸金的知道的都是比较多的,传播范围因为时间,应该是较为广的。
太史令庾俭“耻以数术进,乃荐奕自代,遂迁太史令……武德三年,进《漏刻新法》,遂行于时。
傅氏出自姬姓……十一世孙弈,唐中散大夫、太史令、泥阳县男。
傅奕约莫是武德三年开始担任太史令,死在贞观十三年,目前是贞观五~六年这样吧,还没定具体时间,反正这人还没死,太史令找他没错吧。
明天终于休假了,呜呜呜实习好累啊!
63 ? 第 63 章
◎长沙初见◎
【先前说过, 汞有剧毒,但不谈计量、用法,就判定一个事物的性质, 那就是在耍流氓。
银汞齐作为能填补牙齿的填塞物,本身性质非常稳定。
只有在阳极和阴极的电解池,存在电解质建立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腐蚀】
“阴阳可代指世间万物,是山之北,水之南,是日月天地、男女、疾病……何为天幕中的阴阳,银汞住又为何需要阴阳想构成电解池, 才会发生腐蚀。”
说话的人是杜诗,作为南阳的太守,他一向代百姓如亲子, 是真正的父母官。
凡是能使得百姓受益的东西,他就推广,凡是对百姓有益的东西,他就研究,在他看来想要百姓日子过得好,就必须改良各种器具, 使其用最少的力量, 达到最大的手艺。
汞合金在他看来简直充满了魅力,魅力的点不止在于汞合金的补牙作用,还有汞合金身后所蕴藏的知识。
电极、阴、阳、腐蚀,每一个字杜诗都认得,可连起来杜诗却理解不了其中蕴含的意味, 阴阳在古代有着太多的寓意, 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用阴与阳来划分, 电可是空中的雷电,解池,是否是要将电放入水中。
可人怎么能驱使雷电呢?
怀抱着满心的疑问,杜诗一边继续研究水力鼓风机,节约治炼钢铁的时间,一边给刘秀打报告,申请去拆屋顶。
在杜诗看来,人唯一能和驱使电挂上关系的,也只屋檐上的蚩尾,相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