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1 / 2)

……

李时珍家中

李时珍的父亲正在找鞋底板,准备给自家不听话的年幼的儿子来上几鞋底板。

别人认不得的天幕中的李时珍是谁,他还认不得吗?

从一个偏房找到正窝在里面津津有味看着医书的李时珍,李父真是恨不得给他来上几板子,苦口婆心劝他道:“如今医为贱业,一生劳苦,吾儿何必一条路走到黑。”

此时的李时珍年方不过十岁,正是在读私塾的时候。

每日只能趁空闲,研读下家中的医术,父亲还经常不许,要偷偷的读,见日后的自己如此厉害,心生向往,本来被父亲逼着学习,学医动摇的心在此坚定了。

“阿父孩儿愿意的,吾不怕苦,吾想学医。”

李时珍不知道父亲所说的苦是什么,在他看来医书是如此的有趣,阿父每次治好病人,病人们面上带着的笑容是如此动人,明明阿父每次面对这种场景都是开心的。

为什么又说苦呢?

李父摸了摸儿子的头,看着儿子不解的小眼神,里面半点没有对未来的担忧,只有对未来的期待。

或许能在医学上有所成就之人,都不觉得形医是苦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他觉得苦的事情,李时珍未必觉得苦。

自知阻止不了李时珍的李父,看着儿子渴望的小眼神,最终还是决定想学就学吧!

只是“切记不可半途而废,功名也还是要考的,最低你也得给为父考个秀才回来。”

李父话音刚落,李时珍欢呼的声音戛然而止,好似一只被掐住喉咙的小鸭子,只能嘎嘎的叫唤。

看得李父颇为舒心。

哼!小兔崽子,以为学医就不需要读书了吗?想都别想。

……

【同样经常被认错的药材还有狗脊,有的说它似萆薢,有的说它似拔葜,也有的说它似贯众。

总之在李时珍的年代,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传书的作者抄书时没有对药材深入研究,导致书籍越抄越乱,没有一个准数,他学起来很摸不着头脑。

李时珍的父亲,面对他的窘境给了他一个建议。

读万卷书固然重要,可行医同样离不开行万里路。

既然不知道那就是自己去找找看。

得到了父亲的建议,李时珍就踏上了搜罗百氏,访问四方的深入调查。

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正式著书《本草纲目》。

著书期间多次游历各地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用实践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最终在二十七年后,编撰了《本草纲目》的初稿,此后十年又修修改改,真正修改完这本书耗时四十年。

直到李时珍去世,万历二十五年此书才正式在金陵刊行。】

作者有话说:

小草不是我们说的普通杂草是味药材,会长紫色小花,药效有祛痰、安神、消痈等功效:可以治疗咳嗽痰多、虚烦惊恐、梦遗失精、胸痹心痛、痈肿疮疡等病。

麻黄上面一节一节的看着有点像竹节虫,说他像远志士因为根和远志向,远志要用好像也是用晒干的根部。

大青也是一种药材,看着更宽一点,开黄色小花。活血化瘀的功能

就我个人感觉啊!远志开黄色小花,和上面几种药材都不照像,最多根部和麻黄像一点。

陶弘景别名山中宰相,挺厉害一个人,继承了葛洪的医术思想,整理了南北朝以前的医药典籍,完善了道教的神仙谱系,同时开创了茅山派,擅长炼丹,在他那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怎么练出汞齐了,同时还记载了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非常显著的印证了那句,古代搞化学的基本都在炼丹。

医术偏到明朝,李时珍之后差不多就要完结了,我之前本来还打算写唐代的战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