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不多,喉咙干渴的冒烟,却只能小口抿着,而方圆百里仍不见绿洲,四处依旧渺无人烟
张骞的身躯已经被烈日灼伤,嘴唇干的裂开,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张骞仍是矢志不渝,他带着汉皇的使命出使。
君命未达,张骞不归。
作者有话说: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汉书】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历史上这短短几十个字,哪里说的透张骞的心酸和坚毅,读史真的太令人感叹了,寥寥百余字便是他们的一声啊,而更多的人甚至没用记载,张骞真的很了不起。
中国这一词我找不到最早出处事哪里了,但是我读汉书汉武帝篇的时候,他本人就有说过中国出击,具体是什么一下记不起来,等我之后找找,但肯定他们知道中国是指自己的。
三老:之前科普过是一种官职,负责教化,几乎每个乡都有设立。
中间张骞那一顿其实没那么多话,是我根据汉武大帝中张骞的部分改编了一些的,比如甘父哪里的问题就是引用了汉武帝国的,实际上张骞出使到抵达大月氏就只有我上面发的那廖廖数段字,真的其中是道不尽的心酸,要有怎么样的信念才能从万里的西域活着回来啊!
还有我一定要安利汉武大帝,呜呜呜拍的太好了,张骞那一段天啊,我眼泪哗啦啦的流,怎么能拍的那么好。
顺便纠正一下上张关于刘彻叫猪猪的说法是错的,实际上不是正史,而是汉武故事流传开来的,只能说汉武故事的作者已经做到了同人的最高境界,大部分信以为真。
11 ? 第 11 章
◎张骞归汉◎
【风霜难磨其傲骨,心念大汉不怕苦,在历经十余年后,张骞终于抵达了大月氏。
抵达目的地后,张骞立刻开始和大月氏交谈,他以汉皇抗击匈奴的大志,贵族与匈奴的仇恨,击败匈奴后有什么好处,为切入点游说大月氏,言只要我等两面夹击匈奴可破。
可这时大月氏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充满仇恨的大月氏了,再被匈奴驱赶后,他们占领了新的领土,这里的土地肥沃没有外地,族人都过得十分安逸,大家已经不想再发生战争,过往一切就随风而去吧,人应该活在当下。
张骞无奈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最终在苦劝一年后,大月氏依然以汉朝离我们太远,要是没能及时夹击成功,对我们非常不利为理由,拒绝了张骞的请求。
见劝不动大月氏,没有办法,张骞只能动身返回汉朝,这次为了避免被匈奴人抓捕,他特意选了另一条途经青海羌人地区归汉。
可万万没想到,匈奴人的扩张速度极快,在他回程时,羌人部落已经被匈奴占领,可怜张骞二次被俘虏。
不过好在这次他没有在被困上十年。
约莫在一年多后,因为匈奴王驾崩,匈奴为了争夺王位而大乱,张骞趁此机会带着妻儿和堂邑父,马不停蹄朝汉朝的方向赶。
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4年),自建元二年出发饱经风霜的张骞回到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