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插手的战争推演等等。

而以上这些李广只具备了勇武。

其余关于军队的规划,夜间的守备,他几乎都没有做,因此史书里记载他和程不识行军的鲜明对比。

他在外出作战匈奴时,被骚扰了总会无法迅速反击,损伤众多,程不识虽然军中规矩繁多,士兵也觉得追随他苦,但程不识作战却少有人来侵犯。

这也是李广作战的一个弊端,松散的行军管理,会更容易被敌人袭击,且得手可能性极高,损伤自然也会极高。

纵观我国各类兵法,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几乎都是板上钉钉一样的铁律,说真的李广这样带兵没有发生哗变和溃散,还能打仗,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厉害了。

但同样李广的行军放松,注定了他不可能和卫青一样带领士兵大规模作战,不然这种松散的行军模式,匈奴人一来个夜间偷袭,汉军就无了,或者还没偷袭,汉军就因为补给吃喝拉撒等问题发生事故,无法继续行军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作战放松,李广在历史中有记载的带兵人数一直不算多,最多的就是龙城一战,李广带兵一万。

但也是这一战,李广士兵全输自己也被俘虏,而在对比打左贤王是李广带兵四千却能支撑四万人两天,等来张骞救援,这就很能对比出李广带兵多少的差距。

而且李广还特别喜欢打逆风局,对面越危险,他打的越好。

比如史书里说他觉得自己遇见了老虎于是射箭能中,但是发现老虎是石头后,他就怎么也射不中石头中了。

再比如匈奴几百骑追李广,李广都能跑掉甚至反杀对面不少人,还有一直重复的四千打四万,虽然没赢,但也没输,杀的匈奴人也远超过己方的死亡数量。

可见李广的性格属于,越到绝境,越能打的类型。

而绝境往往意味着损耗,如果李广才华在高一点,他可以反推对面,那么他封侯未必没有指望。

但很可惜他的才华还不足以弥补他带兵能力上的缺陷,因此他打仗往往损伤了很多,却也只能和对面打个平手。

这种相当于和对面一换一的战术,对于汉朝来说是损失不起的,属于功过相抵,因此李广就总是得不到封赏。

讲到这里也会引起一个之前一直有提的问题,李广运气不好,又不被君上喜欢,卫霍外戚上位,掐媚献上,被天眷顾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可实际上是这样吗?

不是的。

李广的运气怎么可能算差,他一出生就是世家,虽然家中已经稍有落寞,但仍有祖上留下来的人脉和祖传的弓学,少年时也曾成名,到了武帝时期也多是被信任的。

比如龙城之战,最开始卫青领兵绝不算多,这场战斗启用的更多是老将,其中李广汉武帝刘彻绝对是赋予厚望的,毕竟当时汉朝能打的没几个,李广又是老一辈武将的领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