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立尽。今,匈奴必以我为大军,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杜甫】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胡笳曲唐无名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唐·王勃】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
感觉唐代的大家好喜欢,写李广啊!这算是盛世人才就业苦难,然后人人希望出头自比李广吗
关于李广自杀哪里,其实他不是真的想死,他是知道自己肯定会被拦下来的,而且被说叛国,不做出激烈一点的表现,就算之后说没有,对比之前的表现真的也很容易被怀疑,因此激烈一点比较容易保全自家,同为李广也是真的很愤怒,自己就莽了。(ps我是这样想的所有这样写了)
然后李广的战绩吧,因为他本人不怎么喝卫青一起出站为二两次一次失败一次迷路,其他时候要么在守边疆,就是和了张骞一起出战那一次。
别的不说和卫青一起那一片一定是赢的,其他时候大家也是要么迷路要么输,李广还能有个平局很不错了,而且李广一生征战七十多次,这里只是挑了五个出来,虽然暴露了李广带兵的缺陷,但实际上这五次里他也只输了一次,还有一次迷路,这战绩也不是很差,就是比不过卫霍而已。
越读越觉得,李广没有得封还真不是运气的问题,首先他的打法,那种拼命的打发就很难再稳住自己的情况下和敌方对杀,然后他迷路,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不熟悉地形,但也有一部分是他行军不止没做到位,种种原因叠加才导致了他难封,真的全归功于运气是没道理的。
然后读他的列传后面那一段,看了几次,发现李广他真的就封侯一个心愿,他又不贪财,有钱都分给下属,也不购置房屋,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边疆驻守,过得虽然比普通百姓好的多,但对吧京城休息的人肯定是很苦的,因此我倒是觉得这里太史公没有特别夸大。
古人求的也就那几个钱,还有自己死了以后的安稳,李广带兵虽然损失多,但待遇也好啊!打仗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怎么都是死,还不如挑个待遇好的,至于李广那边死人比较多普通百姓哪懂这个,在他们看来李广对他们真的很好,实际上对比起来李广也确实不错了。
然后我本来也晋江说一下李广菜已经是极限了,知道我去找资料的时候,顺手找了大家怎么说李广,然后目瞪口呆,这骂的可比晋江凶多了,汉奸什么都出来了,不是我觉得这个说法也太过分了,又脑子都想不出这个说法啊。
虽然李广孙辈确实很拉胯,但是李广本人和他的儿子还是很可以的(单从保卫国家角度来说)几乎都是驻守边疆,除了李敢这个憨憨傻瓜,其他基本上都是在边境,然后基本上也是死在边疆的,也很忠烈了,想不出他们位什么这样是哦李广唉。
今天码字腰好痛,实习地点出来了,要租房子,晚上忙了一整天心绪不宁,行文很凌乱,还有重复,明天起床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