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繁干巴巴笑了声:“前面那句话您不会当真吧?我编的。”

荀子微道:“不会。你乱说的话太多了。”

之后他们彼此都静默不语,直到酒会结束。

住在一起的最后一夜, 他背对着她靠在榻上,很早就睡了。赵锦繁心里想着同他分开后,自己即将要去见的人,又期待又忐忑, 辗转反侧。

半夜,她出门找水喝, 听见离娘和那位小高县令坐在院中谈话。

那位小高县令似乎还在为之前酒会上的冒犯之言向离娘赔罪道不是。

离娘风轻云淡地笑了声:“倒不是不能告诉你,只不过我说了你也不爱听。”

小高县令忙道:“怎会?你说什么我都要听。”

离娘看了他一会儿,叹了口气道:“那我就当个故事,说给你听吧。”

她抬眼望向漆黑夜色道:“从前有位姑娘,幼时经历过饥荒,侥幸活了下来。她看见饿殍遍野,心想此生再也不要看见同样的场景。”

“她家乡的水不宜种稻,她就想能不能种出一稻,一种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结出成串穗子的稻。但这并不容易,她想找方法就得先识字,可惜父母不准她识字读书,家里也没闲钱供她,就算有也只会给她兄弟。”

小高县令问:“那后来呢?”

“后来她就偷跑去了学堂听讲,不过被那的先生赶出来了,去几次赶几次。不过她很幸运,有位学识很好的公子觉得她倔得有趣,答应得空就教她识字。那位公子教会她很多,她很感激他,也很……喜欢他。不过门第有别,她也没抱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后来那位公子和他兄长搬走了,她想她跟那位公子之间的交集到这就结束了。”

“多亏那位公子,她认得了许多字,借着去镇上书铺帮人抄书的机会翻遍了所有她能看到的书,终于在一册古籍上找到了一些关于改良水稻的记载,那些记载很模糊,她照着书一次又一次地试,终于在数不清错了多少次后,摸到一些门道。”

“再后来那位公子考取了功名,衣锦还乡,她又再次见到了他。那会儿他一心想在乡里做出功绩,天天跑来田里。知道她在种那种水稻就天天来找她,那时候让每个乡民都吃饱饭,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孤男寡女交集多了,一来二去也就生出了些不一样的情愫。”

赵锦繁站在门后,听见这话心里莫名觉得有些别扭。

离娘继续道:“后来上天眷顾,她终于种出那种生命力极强的稻子。那位公子知道了之后很开心。他说只要有了这种稻子,他们就能成亲在一起。她还以为他说的是,她做成了这件了不得的事,他父母兄长还有百姓们会因此而认可她,可惜她错了。”

“他拿着她种的稻,告诉所有人这稻子是他潜心多年种出来的。因为这件功绩他很快就获得了高升。他说只要他得以高升,就能拥有更多话语权,就算家里人反对他也有力量护她,娶她。他也确如他所说得那样,不顾所有人反对娶了她。”

“很奇怪,明明多年心愿得偿,她却感觉不到一点高兴。他见她整日闷闷不乐,就劝她说,她一个女人,就算告诉别人自己做出了成果,也没多少人瞧得上。这稻子只有说是他种的,才能为更多人所用所熟知,他这是在帮她。更何况夫婿高升,她也脸上有光。”

“不过她不觉得脸上有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依然是所有人眼中最卑贱的存在。人们对她的鄙夷和暗讽,并不会因为她的夫婿是谁,就减少或消失,相反愈演愈烈。”

“但她的夫婿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拒绝身份高贵的贵女,而娶她为妻是对她的回报和恩赐,她应该感到受宠若惊和欢喜。可惜这样的回报和恩赐,实在让她讨厌到了极致。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相处愉快的时候,比如和她一起想怎么才能在北方种出一年三熟的稻子之时。那个时候她总觉得他们好像又回到过去,回到了一心只为让更多人填饱肚子而付之一切的岁月。”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她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下,稻子的事初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