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朝野也曾因为出了个寒门状元郎而震动不已。这位状元郎曾经是众多门第不显的士子们心中的楷模和希望。不过听说他入朝为官后并无什么突出建树和作为,很快也没多少人在乎他的近况了。”
荀子微道:“此人目前在翰林院任职,仍是七品。”
赵锦繁在脑海中思索了片刻,想起了那个看上去无甚特别记忆点,从外貌到品行都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身影,不胜唏嘘。
这时,一楼大堂传来几声锣响,斗文会开始了。此次斗文会的评审在众位学子和观客的注目下走上前来。
赵锦繁抬目一看,来的评审是老熟人张永。
此次斗文会比试的题目是“论德”,要求参与比试的举子们在规定的时辰内现场作文,由现场观客投出心目中最好的文章,最终票数前十的文章有机会参与终选,由资历深厚的高官选出今日的魁首。
这规则还挺有意思的,在场人人都能参与评选。
很快就有几位学子做好了文章,在场观客将这些文章一一传阅诵读。赵锦繁看了好些,十篇里有八//九篇都在吹捧某某高官的美好品德,作为当今摄政王的荀子微无疑是被吹捧得最多的那一位。
赵锦繁看着手中某生作的文章,看向荀子微道:“我竟不知您幼时还有经常扶老人家过大街的习惯。”
荀无玉捂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锦繁道:“还有这篇,写了您曾经义救风尘,从此被整座花楼的姑娘奉为心上月。”
荀无玉拍桌笑得不能自已。
荀子微:“……”
赵锦繁翻着那些文章,只觉都是些大同小异的作品,偶尔有那么篇觉得写得不错的,想看看是否有人也有同样感受。
却听人群中不知是谁,说写这文章的举子品德败坏,干过很多缺德事。都是些没有根据的事,在几番添油加醋的渲染下,传得整座楼里人尽皆知。
如此品德败坏之人,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先前还有赞这篇文章写得好的人,见楼里许多人都在说这写文之人的不是,渐渐不再做声。
赵锦繁继续看文章,好不容易又找到一篇好文章。结果又有人揪着文章细枝末节不放,夸大其词,歪曲抹黑文章立意。
总之文章没问题就找人的问题,人没问题就找文章的问题。
赵锦繁眉心微皱。
荀子微看着她道:“怎么?”
赵锦繁道:“我看这楼里好些观客似乎并不是来这品文的,倒像是过来搅混水的。”
荀子微道:“不错。”
“从前科举允许行卷,当世文贤或是朝中显贵都能向上推举人才,但自上届科考起,便不再实行行卷制度。”
所谓行卷,指的是考生在试前将自己的诗文做成卷轴,投送给有地位的达官贵人,以求获得更多推荐,增加自己及第的可能。
“行卷取消后,京城便多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斗文会。通常斗文会都会请朝中高官前来坐镇,参加斗文会就有机会被高官看见自己的文章,因此斗文会也被称作变相行卷。”
“但并不是来参加斗文会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被高官看到,只有在斗文会夺得前几名的文章才能被呈送给高官。”
把别人踩下去了,自己就有机会上,自然要不遗余力诋毁别人了。斗文会斗得不仅仅是文章,更是人心。
荀子微告诉赵锦繁:“一场斗文会下来,受邀前来的高官可获近千两,又能博得惜才的美名。因此朝中高官们对来做斗文会评审之事乐此不疲。”
“其实沈谏不乐意来斗文会当评审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们给的不够多。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多的是人愿意出重金礼聘他,更何况千帆楼的斗文会是京城最出名的,给出的价是普通斗文会的几倍之多。”
赵锦繁问:“那是为什么?”
第035章 第 35 章
荀子微道:“这要从他当年拿下千帆楼斗文会魁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