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繁道:“您还真是胸怀宽广。”

荀子微道:“他是个惜才之人,品行高洁,不失文人傲骨。否则当初也不会宁可得罪冯文,也要力挺沈谏。”

赵锦繁笑道:“其实朕倒觉得这几个人都不合适。”

“哦?”荀子微道,“那你觉得谁合适?”

赵锦繁道:“有个人她平常不怎么显山露水,不过她精通百家经典,对时政知之甚广,诗赋一绝,文采斐然。最重要的是,她比谁都了解你心中所想,比谁都清楚你要的是什么。”

“从某方面来说,您和她所求一致,您想要生机她也想,常言道合而共谋,没有人比她更合适。”赵锦繁眉梢微扬,“单看您有没有胆量敢用她了。”

“哦?”荀子微笑了,“是谁呢?”

*

由谁代替摄政王主考会试一事,一直没个定论。到了会试开考前夜,长阳殿内传出消息,说是摄政王已经定下了合适的人选,今晚这位新主考会在贡院前的明德楼迎今科举子进贡院入试。

夜幕低垂,贡院飞檐在月色下折射出庄严清光,远远望去,明德楼以冲天之势直插云霄。

来自大周各地数以万计的举子们,乌泱泱一片围在贡院门前,等待着进入考场。

数十位主副考官一齐登上明德楼顶,自上往下眺望,见云云学子朝气蓬勃前来,不免想起自己当年心怀高志,年轻气盛的模样,一时感慨万千。

赵锦繁在此时走上楼顶。

诸臣见她走来纷纷行礼:“陛下万安。”

赵锦繁请众臣免礼,众臣闻言起身,退守到一旁。

她笑道:“诸位还站在这等什么?随朕一道下楼去见学子吧。”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翰林学士朱启自人群中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回禀陛下,那位代替摄政王主考的新任考官尚未到场。”

赵锦繁笑道:“来了啊。”

众臣抬眼环顾四周。

只听赵锦繁道:“朕不是就在这吗?”

闻言,众臣双目圆瞪,齐齐愣在当场:“啊?”

赵锦繁眨了眨眼:“有什么问题吗?”

众臣:“……”

第039章 第 39 章

次日鸡鸣报晓时分, 京城贡院开门放人。各州举子挟通关文牒和应试浮漂,核查完身份无疑,搜身过后,方可进入贡院应试。

自大周建朝起, 举子官高不过六品, 同进士出身位列三品以上者几乎没有, 若无大树可背靠, 想要位极人臣大权在握,首先要拿到进士提名。

然三年一次科举,万人应考, 及第者不过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为了能夺得这一名额,自有人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百年来夹带、行贿、替考等舞弊手段层出不穷。

待考生一应入场后,贡院落锁封闭。应考的举子皆是单人单间,相互间隔,生活起居皆在这小小单间之中解决, 不得随意进出考场, 其目的是为防止舞弊抄袭之事发生。

会试第一场考的是经义。经义是为考察考生学识,考题通常出自四书五经, 一般是不会出太偏太古怪的题目的。

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就比如说曾经有一年, 会考经义要求以“立鲤”为题,阐述其道理作一文章。

这立鲤究竟是个什么意思?鲤鱼还能立起来吗?立起来又跟四书五经能扯上什么关系?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实际上“立鲤”二字出自《论语.季氏》,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孔子有没有给他开小灶。孔子的儿子孔鲤便答说父亲教他,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陈亢发现孔子这都是老师曾经教过他的, 不仅重温了从前老师讲过的道理,还明白了老师是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没有私心的君子。

倘若当时会考直接以“立礼”为题,也不会有那么多考生因为难以破题而泪洒当场了,偏偏当年那位考官把“礼”改成了“鲤”,这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