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镜虽品出她话语里的异样,却没有深究,点头应下:“行,我多买些糕点,我也觉得糕点好吃。”

宋渔唇角牵起浅浅的笑。

两人到布庒买布匹被褥,一路过去,布庒所在街道都是热闹的主街,一些街边小贩已有开始卖花灯和月饼的。

许镜恍然:“好像还有两三天,中秋快到了,时间过得真快。”

“刚好,糕点铺子肯定有卖月饼的,到时候我们买些月饼,再去买些清酒,正好十五赏月。”

“嗯,这边应该要喝黄酒,吃月饼赏月吧?可惜吃不到大闸蟹。”

宋渔只听到她前面两句,后面两句许镜嘀咕的声音有些小,她没听清。

听到中秋,宋渔似乎想到什么,眼中闪过犹豫之色,衡量再三。

最终,她抬手轻轻扯了扯许镜袖子,许镜察觉,疑惑看向她。

宋渔迎着她的目光,压下心头的紧张,低声开口::“中秋那会儿,我想会趟娘家……”

听到她的话,许镜反应过来,这里似乎有过节,送老丈人礼的风俗,也是陪媳妇儿回娘家,探望媳妇儿父母。

和前世差不多吧。

“行,那我们准备准备,得多备些东西,正好,你看要给……岳父岳母买些什么,你作为他们女儿,最是清楚不过。"

听到许镜叫自己爹娘岳父岳母,宋渔面颊有些烫,轻声道:“到时候麻烦你跑一趟,若是不行的话,我……”

“走亲戚,吃席,我可喜欢。”许镜摆手打断她。

两人说着话,牵着驴车,到了一家布庄门口。

问了招呼的婆子,婆子道:”客人,咱们店里的被褥分三种。”

“两斤棉花薄被,适合夏天盖,六钱一床。五斤棉花被子,春秋冬都可以盖,一两半一床。”

“最厚的十斤棉花被子,则要三两。您看,您买哪种?”

这个朝代也是有棉花的,只是棉花种植困难,棉团又小,品种肯定比不上前世蓝星的品种。

是以,这里的棉花很贵。

有些贫苦人家因买不起被褥,待秋收之后有了银钱,会在冬日时租被褥过冬,等到天气暖和,再退掉租借的被褥。

许镜和宋渔商量一番,她还需要买些细棉布,八钱一匹,打算一起买三匹。

至于棉被则要三床两斤的被子,四床五斤的被子,若冬天冷,五斤被子还可以加盖两床,完全保暖了。

反正在原主记忆里,这里的冬天很冷,有时候冷得村民们都不出门,都窝在自家家里,又叫猫冬。

想到这处,许镜觉得到时候他们家建房子,得找找会盘火炕的师傅,或者弄个火墙啥的。

这个时代可没有暖气和空调,嗯,全靠一身正气。

两人买的多,招呼的婆子脸都要笑烂了。

直到和宋渔几番拉扯,送这送哪儿,送褥子,送垫子,送布头……

招呼的婆子不笑了。

这让这次袖手旁观的许镜直呼:“好家伙,砍价高手在我身边,菜鸡就是我。”

她给宋渔竖起大拇指,一脸佩服,嗓音深沉。

“这一道,小的甘拜下风,小渔你当得是独领风骚,砍价杀手有你一位。”

这直接把小姑娘整红了脸,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恼的。

许镜承认自己有时候是有点嘴欠,不过两人关系不知不觉亲近很多。

拎着自己的钱袋,许镜心疼得直抽气,这才多久,将近二十四两就没了,钱可真不经花,她还要盖房子呢。

宋渔劝过她,不要买那么多被子,她非要买,还振振有词,根本劝不动。

“我这里还有些银钱,要是不够……”

许镜打断她:“银钱就是拿来花的,花了再挣便是,能提升生活质量就是花在刀刃上。”

宋渔听不懂她话语里的一些词汇,但是结合上总体意思,还是能理解。

她发现,许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