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公打开圣旨,一板一眼宣读。这圣旨开头依然是一连串夸奖宣瑾瑜的话语,最后才点入正题,“……尔诚郡王宣瑾瑜,救灾有功,政绩斐然,加赐安周县为封地,钦此。”
这可是天上突然掉了馅饼,宣瑾瑜心里陡然一惊,怎的皇帝突然赏给自己一块封地?宣瑾瑜虽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连忙叩谢皇恩,说些“臣不胜惶恐,感激涕零,必将肝脑涂地,以报皇恩”这样的场面话。
圣旨被安稳请进了祠堂,高燃香烛供奉起来。到这时,宣瑾瑜才来得及请王公公入室小叙。
“王公公,许久未曾见面,再见还是等您又送来皇上旨意。皇恩浩荡,我这做臣子的是不胜惶恐啊!”宣瑾瑜亲手给王公公奉上清茶,感慨说道。
“郡王爷何必谦虚?您在这南沧县做的,还有在长都郡水灾出的力,皇上都知道得清楚呢,何况还有齐王殿下一力举荐不是?”王公公笑着说。他心下暗自感慨,上次他从南沧县离开时,还提醒诚郡王赶紧去烧三皇子的冷灶,可万万没想到诚郡王做得如此成功,竟然让三皇子主动找了皇上,要给诚郡王加封一县!
“齐王殿下?是哪位皇子最近加封了?”宣瑾瑜迟疑道。当今天子还未加封几个年长的皇子为亲王,这齐王是哪位?没听说这么个人物啊?
王公公奇道:“您不知道?就是三皇子裴佑殿下呀!”
裴佑?他怎么加封齐王了?宣瑾瑜闻言更是一头雾水,便听王公公细细道来。
王公公只当宣瑾瑜揣着明白装糊涂,若说是别人这么装相,王公公自然懒得解释,毕竟诚郡王现在也不过只有两个县城的封地罢了,在王公公眼里也当不得什么,但眼下齐王殿下正当红,诚郡王又和齐王殿下关系如此之近,那王公公就不得不重视。
王公公满脸堆笑,说:“郡王爷还不知道?这次三皇子殿下将匈奴左贤王部打得一败涂地,竟然从匈奴蛮子手上夺回了河套!皇上大喜,加封三皇子殿下为齐王,整个河套也划给了齐王做封地!这次也是齐王殿下在朝中举荐,说若不是您救灾有功,守住了望泗关的大后方,他也无法立下军功。这功劳不可不赏,皇上便将安周县赐给您了。”
裴佑把河套地区给打下来了!可是他怎么没有在信里详写?也是,军情重大,信件里不写详情也正常,估计他也只打算报个平安。不过甫一听裴佑打下了河套,宣瑾瑜还是一阵惊讶。
宣瑾瑜穿越来了这么久,自然知道望泗关外就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是沿着辽河河道圈出来的万顷土地,这里既有着优良牧草,可圈养马匹,又沿着河道灌溉出了无数良田,素有“塞上江南”的称号。可惜这块肥沃土地已经被匈奴夺取了数十年,现在裴佑打下来,难怪皇帝要对他大肆加封了!
有了这开疆辟土的战功,裴佑现在怕是在诸位皇子中,也算是站稳了脚跟。只是没想到,裴佑还帮她要了一块封地……突如其来的,宣瑾瑜就从天而降一大块封,她一时竟不知道是喜是忧。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最后一个卡池
安周县与南沧县相邻, 紧挨着望泗关,旁边就是和匈奴通商的关市。其实这安周县和宣瑾瑜还有些渊源。这地方本来也是第一任诚郡王的封地, 只可惜后来王府式微, 皇室就以“安周县紧邻边防,需统一军事防线”为由,收回安周县这块封地。没成想到了宣瑾瑜这一代, 安周县竟然又回到了诚郡王府。
李氏为此喜极而泣,连着去祠堂拜祭了七日, 说要告祭先祖, 对宣瑾瑜更是疼惜到了骨子里, 天天让厨房里把好吃食如同流水一样送来。王府上下也对宣瑾瑜更为臣服,大家都明白, 看来振兴诚郡王这一脉,就靠眼前这位小郡王爷了。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定好如何管理安周县。接完圣旨,送走王公公, 宣瑾瑜就带着宋冬前往安周县。安周县的县丞也正打算跟诚郡王府交接公务,他也收到都城的调令, 要去其他郡县任官, 之后安周县就成了郡王爷的私人封地, 那自然是用王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