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封棺了。”

经纪人的声音突然传来。

冯绵绵一愣,脑子突然一片空白。

“要去看看吗?”

冯绵绵起身走到棺材旁,将陈丝语的小说《春信》放在了徐斯羡的身边。

“徐斯羡,我祝你下辈子和陈丝语幸福。”

《春信》的扉页,是她的那句“他的眼睛是落满星子的冬夜湖泊,藏着所有未曾言说的宇宙。”

《春信站台》的开头,是他怀念她时压力无尽的思念。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徐斯羡和陈丝语的故事,以死落幕。

第20章

深夜,葬礼的喧嚣早已散尽。

冯绵绵回到家,空寂的房间里只剩下她和麻婆豆腐。

她仰面躺在床上,目光空洞地吸附着苍白的天花板。

麻婆轻盈地跳上床,柔软的肉垫踩过薄被,最终停驻在冯绵绵头侧的上方。

它低下头,琥珀色的瞳孔在昏暗里幽幽发亮,带着猫科动物特有的、近乎审视的疑惑,一动不动地盯着冯绵绵。

它似乎无法理解冯绵绵此刻的静止,也无法理解空气中弥漫的、无形的沉重。

冯绵绵有些烦躁地转了个身,将脸埋进枕头。

麻婆低低地“喵”了一声,带着点不满,却没离开,只是在她身边蜷伏下来。

直到这一刻,冯绵绵的眼泪才落下来。

压抑了许久的眼泪,在这一刻,全都落了下来。

她想起自己在《春信》那些滚烫的文字里“认识”了徐斯羡之后,被一种奇异的直觉驱使着她在网络世界里搜寻关于他的一切。

那时候的徐斯羡,刚刚签约公司不久。

网络上的粉丝寥寥无几,评论区的互动也显得稀稀拉拉,带着一种新人的青涩和茫然。

冯绵绵像考古学家发掘遗迹般,一页页翻看着徐斯羡早期的微博和零星流传出来的路透照片。

屏幕微光映照下,那张还带着青涩棱角的脸庞面对镜头时甚至有些笨拙的拘谨。

他那双眼睛,那深埋其下的悲伤,像湖底暗影。

冯绵绵在那里面,看见了陈丝语在《春信》中描述出来的他本身散发的、无声的吸引力。

其他人隔着网络,看到的或许只是一个崭露头角、带着忧郁气质的英俊演员,一个被精心包装的“人设”。

他们消费着他的故事,感叹着他的深情。

却终究隔着一层名为“公众形象”的毛玻璃,触不到真实。

冯绵绵也没有什么不同。

她想知道,陈丝语爱的人是什么样子。

她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分开。

明明是别人的故事,冯绵绵却把自己陷在了其中。

她全力地寻找一个机会,终于让公司同意把这本小说改成电影。

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她也终于找到了陈丝语。

后来,冯绵绵自认为她是最了解陈丝语和徐斯羡的人。

这种“了解”,并非源于现实中的交集,而是源于一种近乎偏执的、读者对作者笔下人物的全情投入与解读。

通过陈丝语的眼睛和心灵,冯绵绵仿佛触摸到了徐思羡灵魂最本真的纹路。

她了解陈丝语,也了解徐斯羡或者说,她了解的是陈丝语所深爱的那个徐思羡。

她知道他们一定深爱着彼此。

她想要他们和好。

可是天公不作美。

相爱的人注定要分开。

她成功地让陈丝语打破了心结,在临死前想和徐斯羡最后说出真相。

她也让徐斯羡知道了真相,不再误会。

她如愿把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可她好痛苦。

她的灵魂也好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