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映快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吴轻,锦州人氏,新科状元。”

“原来是吴公子啊,久仰大名。如今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谢清知并不熟悉吴轻,聊着也没多少兴致,好在吴轻是个有眼力见的,简单寒暄了几句就起身告辞。

谢清知见人背影消失在拐角,转头对上蒋勤径有些埋怨的眼神。

“先生果然慧眼识珠,吴轻此人才学皆不凡,是个好苗子。”

“哼,苗子是个好苗子,可惜被杨培糟蹋了。”

蒋勤径说着,细细看了谢清知几眼,神情上皆是不满。

“一去三年也不回来看看,前几天好不容易回来了,也不来瞧瞧我,总不能是烦我这个老头子了。”

“哎呦,这是哪里话,先生永远是先生。”

谢清知拉着蒋勤径坐在石凳上,倒了杯茶推到蒋勤径面前。

“这不是三年前答应先生来给先生祝寿了吗,说到做到,不曾食言。再说了,先生别说,我若是早来了,八成会被先生扫出家门。”

蒋勤径浅酌了口茶水,赞同道:“说来也是,但这能怪谁?三年前是谁不告而别,若不是我顶着雨去瞧你,哪能换来个会回来的诺言。”

谢清知闻言晃了下神,想起三年前自己匆忙下的决定,心知蒋勤径猜得对,他原本就是打算永不回京城的。

而让他决定不会京城的人,此刻正如孩子般站在他身后。

蒋勤径没注意到谢清知转瞬而逝的落寞,而是看向谢清知身后老老实实站着的皇帝。

皇帝臣子间尊卑有别,按理说他是不能把小皇帝晾在一边的。

但燕国重师道,一般而言弟子不得允许是不能与师父同坐的。

更何况,他是谢清知的师父,谢清知又是皇帝的师父,这辈分算下来,他已经算是皇帝的师祖了。

如此一来,他若不开口,皇帝但凡稍微懂点事就不会敢往石凳上坐。

好在小皇帝平常虽是任性胡来,但还是懂些事理的。

他自认在公事上刚正不阿,在私事上却是极度护犊子。

一想到当年自己的学生因为皇帝失了半条命,就不想正眼看皇帝。

奈何当时入朝为官身不由己,现在辞官赋闲在家,就万没有再顺着皇帝,自己忍气吞声的道理。

谢清知知道蒋勤径不是很喜欢江泽渊,就没自作主张让小皇帝落座。

可让小皇帝一直呆在身后也怪可怜的,他正想找个由头把人支走,就听见自家先生说了话。

“自打你俩一来我就想问了,这衣服……你们商量好的?亏得我今天拒了下人呈上的红衣,不然倒能和你们配上一配。”

“徐伯让绣娘赶制的,说是穿上这件,先生肯定高兴。”

蒋勤径听后大笑。

“不错不错,还是徐常了解我,我就喜你穿红衣,那白衣有什么好,看着人没有精气神。”

“我也喜欢。”

瓮声瓮气的声音传来,里面的得意显而易见。

蒋勤径闻言,看向终于出声的皇帝,谢清知跟着转头,恰好瞧见小皇帝人畜无害的笑容。

江泽渊对上他打量的视线,又说了一遍。

“红衣很配先生,我很喜欢。”

或许是那句「红衣很配先生」入了蒋勤径的耳朵,让他十分高兴;又或许是蒋勤径觉得不应该太拂皇帝的面子,终于妥协。

不管是因为什么,江泽渊终于被允许坐了下来,他有心往谢清知身旁凑,奈何石凳太重,稍一挪动就会吱呀作响。

蒋勤径耳朵不好但也没到聋的程度,被吵得眉心皱了起来。

江泽渊也毫无意外地收到自家先生的一记眼刀,他无赖地笑了笑,有些失望地比划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无奈地老实坐好。

谢清知见小皇帝终于变乖,不管是不是装的,他都终于能安心和蒋太傅闲聊了。

眼下蒋勤径恰好说到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