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病不是你说了算,是医生说了算,对不对?”小范医生始终很耐心,“持续情绪低落、感觉活着没意思、有轻生的念头、自残自伤,包括失眠、入睡困难加早醒,这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你自己想想有没有?”

他越说,纪风越心慌,难道自己真的生病了?不、不可能。高三学生哪个不情绪低落?活着本来就没什么意思,况且自己只是想想,又没有真的去死?割腕只是因为……只是因为……那种疼痛的感觉,让人清醒,让我确认自己还活着。

唯一她肯在心里承认的问题,只有失眠。

“我……可以只吃安眠药吗?”纪风试着问。

小范医生没敢直接回答,他才刚结束规培生涯,转为住院医师,很多事情都拿不准,容易被直觉和情感左右,所以需要去请教杨主任。

就像昨天,他见纪风的父母犹豫,担心他们真的不给她治了,要把她带回家,忍不住激动开口,事后被杨主任批评了。作为医生,他要做的是提供专业帮助,而不是任由同理心泛滥。

由于纪风还在隔离观察期,今天还不能出病房活动,小范医生从护士站图书角给她拿了几本书过来解闷。纪风一看,要么是《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类心理学书籍,要么是《夏洛的网》《小王子》这种儿童文学读物。纪风觉得有点好笑,自己是高中生,不是小学生!

在一堆儿童读物中,纪风找到一本没了封皮的《活着》,她想起这好像还在学校列的推荐读物里,那就它了。

另一边,小范医生正在组会上向杨主任汇报纪风的情况。

“只吃安眠药?”杨主任问。

“对,她认为自己只有失眠问题,没有精神问题,所以只肯吃安眠药,”小范医生答道,“护士长建议可以把药放到饭里。”

杨主任思考着:“这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倔强、要强,从她在病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保持原来的学习成绩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她是宁肯被强迫,也不想被欺骗。而且她非常聪明,不同药物的副作用不一样,我想她应该能猜出来。她原本就对精神病院很警惕,对我们也不信任,一旦发现我们在骗她,将来想要建立信任就更难了。”

“那药怎么办?改用注射吗?”

“这样吧,前几天先让她适应一下,允许她只吃安眠药,你趁这几天时间跟她深入沟通,搞清楚她过去的经历,看看症结到底在哪里,好决定之后的治疗方案。”

得知自己被特批可以只吃安眠药,纪风有种抗争胜利的得意。她用一整天的时间看完了《活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活着太他妈苦了!

“她肯定宁愿被强迫也不愿意被欺骗”。这么洞察秋毫吗?医生还怪有人情味儿的呢

吃不吃药无所谓,给我个手机连上WIFI,我能把户口迁过去

想的美~没有手机

你选错书了呀孩子!应该看什么相声集之类的开心一下

看到好多去年给苍耳投过票的读者来给纪风投票了,谢谢大家,爱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