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吉看着纸页,依稀看清了纸上写的“目标受众”、“店铺特色”。

后者倒是好猜,前者就一头雾水了,他继续看着许栀和的动作?,只见娘子又取了一张新纸,画了个三岁孩童抱着饼食咬得欢快的小图儿。

她的笔法?简单,寥寥几笔,就让人觉得憨态可掬。

随后,娘子又画了两个身着长衫的书生,一个坐着一个站着,手中端着碗。

碗面遮住了书生的神色。

许栀和画完这两张,短暂地陷入沉默,一转头看见良吉目光炯炯看向这边,试探着问:“若是花上十文钱,能吃到?一碗饭两个菜,你可愿意?”

良吉算了算自己现在荷包里面的银钱,半响没有说话?。

他的月钱就四?百文,每个月还?要攒些,等到?岁底一并交给母亲,还?有一些留着给馥宁买花,怎么算,自己都舍不得花这笔钱。

许栀和粗略算了一通,刨去菜蔬成?本、碗筷准备、柴禾钱,每份售价不能低于六文钱。

这还?算在客人不要求加饭的前提下。

许栀和揉了揉自己的脑袋,有些沮丧,经商,当真比她想象中还?要难。

不过昨天晚上的那一顿饭食花了三百多文,这在峨桥县万万不敢想的事情,在应天府食客看来也只稀疏平常。

她思索期间,秋儿已经做好了饭菜,她将?碗筷端上桌,招呼道:“姑娘,良吉哥哥,吃饭了。”

许栀和应了一声,将?纸张压在一旁,走到?饭桌前坐下。

秋儿的手艺自不必说,桌上两道菜色香味俱全,被香味裹住的许栀和安心下来,端起了碗筷。

她吃的很慢很认真,将?脑海中堆积在一起的思绪抛空,放任自己安心地享用美食。

饭后,良吉主动去洗碗筷,许栀和拉着秋儿坐下,讲了讲自己的想法?。

“每日供五个菜,任选其二?,加一碗米饭?”秋儿倒是没怎么听说过这样做生意的,“还?顺道卖一些包子?”

许栀和点了点头,用手比划,“和曹婆肉饼类似,里面可有放煎蛋、或者菜蔬。”

秋儿眼?中有些意外,但唯独没有皱眉,见娘子语气飘忽不定,主动道:“奴婢觉得,姑娘的想法?很好啊。”

“居民舍之邻,有曲巷焉,百姓忙而乐食,”秋儿拉着她出来,让她看来往的行人,“而且每日只做五个菜,省了成?本和人力?……开?业初期,我自己下厨,等日后物色好的厨娘,也多变换几种菜色,免得食客腻味……”

许栀和笑:“那敢情好,夏秋顺道卖乌梅饮,冬日买些烤番薯。”

秋儿点了点头,“这也好。不知道姑娘注意到?没有,从?这条小巷子出去,步行半盏茶功夫,就能上府前大街,再往南走,便是应天书院。”

许栀和明白?了秋儿的意思,“你是说,书院每日午憩,可以趁机去摆摊子?”

秋儿眨了眨眼?睛,“姑娘难道不想试试?”

自古以来,学堂外面的食肆,极少有开?不下去的。

许栀和想了想,决定去定做一张铁皮锅底,再去买一些粗瓷碗回来。

两人商量完毕,良吉也洗好了东西,休息了半个时辰,三人恢复了精神,出门采买。

一张好的铁锅便要二?两银子,加上定做凿字,铁匠铺收了二?两又五百文。

另一头秋儿和良吉也买完碗回来,盘子一只六文钱,碗筷一只五文钱,各买一百只,她杀了价,最?终只给了一两银子。

铺子洗过,东西也买了回来,后面就是一点点布置。

许栀和知道自己的字,端正,但缺乏大家?的指点,陈允渡提过教她练字,被她婉言拒绝了……等他科举完后有的是时间,当下还?是要以自己的学问为重。

她心底想着该取个什么名字,又该请谁题字,装着这两样事,她心不在焉地走入了旁边丁娘子的铺子。

丁娘子唤了她两声,才将?她唤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