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弗庸想了想,压低声音告诫陈允渡:“稍后看完榜,你紧紧跟着我,切莫走?丢了。这汴京不少?富商都是混不吝的,管你有?无妻室,看中了就抢着将人?带回家,你待会儿可仔细些。”
顿了顿,他补充道:“要是沾了其他女子的脂粉味,别怪栀和再不搭理你。”
陈允渡端正了态度,“舅舅放心,我省的。”
见他郑重?当了一回事,张弗庸才放下心,他踮起脚尖,顺着最?右边望去。
最?右边第一名写着“冯京”二字,下面注解着其籍贯信息:鄂州江夏县,字当世,父冯式,祖冯仁,本贯江夏县崇阳乡。
第二个,李藻,开封府祥符县,字清渠,父李昉,祖李覃。
张弗庸心底微微急迫起来,刚要说些什么,忽然就看见了陈允渡的大名
太平州峨桥县,陈允渡,父陈大江,祖陈闵树。
张弗庸呆滞了一瞬间,强撑着自己不要露出过分明显的笑容,怕自己的欢呼声吸引到虎视眈眈的富商们。
第三名,可真给?他长脸!
第124章 考虑 “你管第三叫尚可?”
陈允渡也看见了自己的?名字, 他看了一会儿,转而看向排在自己前面两?个人名。
这两?个名字都是全然陌生的?。如果说省元冯京是州府人士,那么排在第二的?李藻便?是正儿八经的?开?封府人士, 却也属于默默无闻的?那一类。
他心底明白,除了前两?个,连带着太平州出身的?他, 估计在众人眼里也算是地方考上来的?寒门?士子。
旁边人的?交谈声传到了陈允渡的?耳中?,“当真?怪哉!范参知之子范纯仁、太常博士吕通的?孙儿吕大防、翰林学士吴润之子吴申,竟然一个都没能?名列前三甲!”
“刚刚我?倒是瞧见了范小郎君的?名字, 不?偏不?倚正在第十。至于你说的?后?面两?位,到现在还没瞧见名字呢!”
他们嘀咕了一声,又安静下来, 找寻自己的?名字。
张弗庸强行压下自己快要压抑不?住的?唇角,拉着陈允渡道:“今年卧虎藏龙, 咱们去后?排找找。你眼神好, 帮我?多瞧着些。”
众人挤破了头?想要往前看,后?排虽然拥挤,但比起前排, 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两?人还算顺利地走到了后?排,最后?一名的?旁边题字:四百九十八。
皇祐元年的?省试, 一共录下了四百九十八人。如果没什么意外,他们将会在半个月后?参与由当今大宋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 被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然后?庙堂之大, 四处任职。
张弗庸心底感叹了一声,今年他因为金陵大雪来得比众人晚些。登名那时候,已经排到了六千人开?外。准备参与省试的?举子自然不?止六千人, 其中?还有不?少在路上突遇其他状况导致在州府取得了解状,却没办法及时赶在省试之前赶到的?,还有到了京城后?身体不?适,没办法准时入贡院参考的?。
六千多人坐在贡院,已经是初步筛选,拉开?千人左右的?差距,现在省试一考,更是十不?存一。
每七八人中?,只一个人能?上这张榜。
张弗庸越想,越是觉得腿软难当。好在旁边的?陈允渡稳稳当当地扶着他,才没有当场软了腿脚,跌落人群。
不?是他,自然也有旁人。旁边有人连声哀嚎,呜呼一声,当场晕了过去。有豆红色衣裳的?官吏及时走进来,将人担去了医馆诊治。
张弗庸咽了一口唾沫,对陈允渡说:“允渡,我?眼前像是有小虫子在飞,看不?清楚……你帮我?仔细瞧瞧,要是没有,便?跟我?说考中?了四百九十九。”
四百九十九,是要让觉得宽慰更多,还是惋惜更多,无从得知。
陈允渡一只手?搀扶着他,同时抬眸朝着榜单望去,一列列的?往前看去。
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