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2)
日记大多时候是流水账,看那些眼熟的大排档、菜馆、修车厂和加油站的地址,他知道这本日记的主人刘昭十五年前就是这个小城市的警察。于意往后翻,找那个日期。
2008 年 2 月 6 日,除夕当夜,暴雪覆盖华北平原。
警局的车停在旧城居民楼前时,破铁门外已经挤满看热闹的人。警戒线在单元楼下拉起,车灯大光直射、不远处鞭炮震天、烟花轰鸣。十二岁的于意趴在窗台上看烟花、胳膊下垫着作业本。座机响起,他把春晚声音调低,听见他妈的声音,短促的几句,和平时一样疲惫。
“于意,妈今晚有应酬不回来。先把你姐白天包的饺子吃了,早点睡觉。”
那是他和母亲十五年前的最后一次通话。当时他不知为何看了一眼挂钟。他对此记忆深刻,因为恰好是零点,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火炬手》刚刚开始。屋外烟花在此刻燃放到最绚烂,于意合上作业本,去照看锅里的饺子。
回忆于此戛然而止,他的手停在写有那个日期的那一页。
空白。
刘昭记了每天的行程、见了谁,干什么,但在除夕灭门案那夜,日记内容是空白。十五年前刘昭是什么年纪?于意突然开始好奇,翻倒某一页,看见某行简略潦草的记录,他眼神忽而聚焦。
“2 月 5 日,29 岁生日。小何送了我一盆水仙花,祝我生日快乐。”
小何。云何。
于意目光凝结在那两个字上,不再往后翻页。命案发生的前一天如果两人真的见过面一个 29 岁仕途上升期的刑警,和一个原本应该已经死去的初三女生。他又想起那张登着她照片的报纸,一家的死状被地方所有小报和电台绘声绘色描述,多年以后,已经变成都市传说:先是煤气泄漏、所有人深度中毒之后,被从外部暴力破门。家里的男主人死在沙发上、重斧砍击头部,面目全非。女主人死在厨房,三刀都从背后刺在要害位置、血涂遍地。他们的女儿“死”在阳台、重度昏迷;他们的儿子死在楼下停车场,死前有搏斗痕迹,后备箱另外发现了一个女生的尸体,做完这一切之后凶手放了把火,火光冲天。
于意回忆,火光燃起的时候,他正趴在窗前看烟花。那市区远处某个方向蓬勃甚至在他眼里有点温暖的火光,就是案发现场。那个后备箱里蜷缩着刚刚被掐死的女生,后经法医确认,是于意的姐姐。
他的家也在那晚之后,彻底分崩离析。
于意合上日记本点了支烟,回想惨案所有细节。他爸在惨案之后不再做刑警,辞职开了炸串店;他妈把两年前的离婚证拿出来给于意看,并彻底与他爸撕破脸远走高飞,不久失踪。那之后,家里所有有关两个女人的东西都消失了,连同玻璃板底下垫了十年的报纸。
那起案件在事发不久后引起高度重视,不到一周就告破。杀人者之一是死在车库里的儿子,他在此之前先是掐昏后备箱里的女孩,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家打开煤气灶接着离开,并在所有人都昏迷之后破门而入,杀死父亲母亲,却没对妹妹施加暴力,只是仓促间放了把火企图消灭罪证。反回车库发车时却被其他人往脖子上连捅数刀,血溅了一车。微痕和其他证据都能对得上,只是最后谁将这个丧尽天良的不孝子就地杀害却无人知晓。直到十年后,警察在高速休息站抓到一个偷泡面的中年男人,那人是于意他爸。关了炸串店又开起大货车之后两年他四处漂泊,已经颓丧得同事们见到也认不出。他坦白十年前那天晚上自己恰巧不在值班、下班路上却看到形迹可疑满脸鲜血的人走出单元楼、走进旧厂房改造的停车场,尾随进去却看到那人在后备箱里把刚刚苏醒的女儿掐死,继而激情杀死凶手的事。久经训练的男人擅长格斗,擅长让对方最痛苦地死去,也擅长掩盖痕迹,只要他想。
这就是于意视角故事的全部。父亲自首之后也从他的生活中消失,逢年过节,他会去监狱送点东西。这是第五年,今冬除夕也恰巧寒潮过境,大雪封路,高速不通,他要等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