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他们只需给官方负责监管的人一小笔费用就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也能保证自己建造出来的路段的工程质量。毕竟他们的名字是要刻在碑上的,若是他们建得太差,那打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脸了。
这点还不够,地方父母官那里可看不上这点银子,但我们可以给他们算一笔账。等秋收完毕,那就是农闲的时间段,这段时间百姓是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若是收成差了还可能会出现暴乱,但他们有工作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表面上发给他们工资是消耗了一大笔钱,但百姓干活就要吃饭,吃饭就要花钱,有人花钱就有人挣钱,有人挣钱就要给官府交税。
所以这钱绕了一圈,还是会回到官府手里,官府没有花钱,但却得到了一条路,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事,这么说他们也更容易接受。”
“姑娘英明!”
第286章 京中巨变
通过镇南大将军的关系,各州州府同意了这个决定,派遣底下的县的人员来到幸福城详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周粥考虑到了官府的立场,但她没考虑到各方个人的立场。
岭南许多官员上任之后就没发生过变动,包括桂平县的县令,当初被济世教所策反,如今又凭借着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坐稳了位置,谁也不敢多说他什么。
就算朝廷来人,也不过是换一个家族里的其他人来坐这个位置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税收不税收的都无所谓,重点是他们自己能够拿到什么。
如果把那些钱变成了朝廷的税收,他们伸了手,那就叫贪污。
他们明明可以不需要过这一道手直接拿,现在照周粥这么说,反而还多了一层风险,所以就有不少人不愿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哪怕是州府让他们来的,他们有的是理由拖。
各个县城这边没有谈妥,就算那些世家商贾愿意出钱,想要成事也很难。
这件事一时间就僵持在了这里。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没有进展,半年时间,幸福城的商队到江南走了一遭,成功打通了岭西到岭南的商道。
可能是白糖这东西对于古代人来说过于新颖,而且经过一些人的吹捧,被包装成了人上人才能食用的物资,幸福城到江南的商队很快就打开了当地的局面,而且运气极好,一到江南就遇到了当地实力相当不错的商队,从而与对方达成了合作,得到了许多便利。
如此一来,幸福城的城民们需要外面的物资就无需看那些商队的脸色,幸福城对城内商品的物价也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
商人的行事作风就是比官府的行事作风要麻利,毕竟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对于官府这边,他们注重的只有利益。
江南那边的商队都来幸福城考察两趟了,修路的事还一直僵持着。
又等了两个月,周粥见几名县令丝毫不愿退一步,只得放弃他们,与其余几个愿意修路的县令商量起了修路的方案,只不过少了那几个县,修的路就只能绕一大圈了。
其中有一个县令纯纯是被家里人推上来的,他甚至点官话都说不麻溜。
这种情况在岭南这边很常见,有讲究的地方,好歹让人去考个科举,然后送钱找关系给安排回来。
不讲究的地方,直接到半路去截杀朝廷派遣过来的官员,然后换成自己人上任。
若是没被发现,那就一直干下去。
若是被发现了,三年之后再杀一次,反正底下老百姓对这些弯弯绕绕并不清楚。
当时开会的时候,周粥觉得这位可能是那几个很难说话的人之一,因为很多县令都是派遣自己的心腹过来,只有这位,是亲自到场,而且对幸福城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询问招待人员。
结果谈到后面,这位反而是所有人中最随和,最不要求什么的人了,基本上都是周粥说什么是什么。
后来周粥才知道,他所在的地方是岭西最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