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最少的一个县,整个县只有两千余人,县里的人几乎都沾亲带故,随便来个生面孔都会被认出来。
而这名县令还真是考上来的,而且成绩还不错,一路考到了二甲第二十七名,可以说是穷乡僻壤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只是后来心系家乡,于是找关系回到了故土。
得到幸福城组织大家修路的消息后,这名县令第一时间便决定过来看看,他比其他县城派来的人提前出发了足足两天时间,就为了能按时抵达幸福城,参加幸福城的会议。
来到幸福城,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惊为天人。
他亲自走到人民中去,去了解幸福城城民的日常生活,去了解幸福城的建立历史,去了解城民们对幸福城的真正看法,第一时间对周粥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哪怕其他人看到幸福城的“城主”并未出面,主持会议的只是一名女流之辈,并没有给予周粥足够的尊重时,他依旧对周粥礼度有佳。
在许多人看不到利益,对修路一事失去兴趣时,他依旧在与周粥探讨修路一事对地方发展带来的好处。
谈到最后,这位连官话都磕磕巴巴的县令,竟然是所有县令中给予修路政策力道最大的县城。
许多人不以为意,因为对方所在的县城非常偏远,路也很难走。
那边几乎没有商队会去,他的位置也捞不着什么油水,能修一条路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好处了,根本没什么别的可图。
然而两年时间过去,岭西大部分地方的路修好,当外来的商队绕开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所谓“上县”,去往那个过去他们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的贫瘠的下县时,许多县令慌了。
原本他们所在的县城是商队的必经之地,就算当地没什么特色产物,商队也会过来歇脚。
然而现在,由幸福城牵头,根据幸福城制定的指标新修建出来的官道宽敞又平坦,足以四辆马车并排行驶,再让那些商人走过去狭窄的小路,他们也不乐意了。
只有那种小型的商队不愿意放过任何一条蚊子腿,才会顺路到这边去赚赚。
没有了商队的往来,县城经济急速下滑,并不只有县城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县城的税收也出现了严重的缺口,而且人口外流严重,短短一年的时间,那些平头老百姓竟然以投奔亲戚的理由搬走了上千人。
上千人对于战争来说,只是一个小数字,可对于一个总人口不过几万人的县城,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这个时候,他们忽然意识到了修路的重要性。
然而其他地方的修路工程,就算最慢的地方,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他们再想加入,已经来不及了。
几名当初咬死不松口的县令偷偷会了个面,准备一同到幸福城去,与那位城主谈一谈修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