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尤其关注几户入社中农的情况。他曾暗地里问过他们。他听到的是,这几户都说在入社时吃了亏:社里怕这些户多分了粮食,给他们的土地定级时都是偏低;牲口农具打价入社时也被打了折扣。而牲口农具是应该给钱的,但社里说没有现钱只能等以后再给。这样,合作社的第一步实际上是啃富裕中农的肉。大脚听说了这些便感叹:共产党呀共产党,你爱穷人咱知道,爱穷人是个好事咱也知道,可是你没想想,你要把穷人都揽到怀里,穷摽穷,穷吃穷,最后把富的也弄穷,这样好吗?

对社里兴修水利、推广良种化肥等举措大脚也注意到了。儿子家明几次提出是否也学一学,但大脚都是摇头。他撇着嘴说:“嘁,我还不知庄稼怎么种?光你爷爷临死那阵子教给我的就够用的,还用弄那些洋景景!”儿子是很听话的儿子,见爹这么说也就不再提什么建议了,一心一意跟在爹的屁股后干活。

麦收后对大脚的动员工作是铁头亲自做的。他晚上来到东院,反反复复地讲入社的好处,可是大脚就是听不进去。铁头最后万分恳切地说:“兄弟,你就听我的,入吧!入了社保准增产增收!”大脚还是冷笑:“增不增的,秋后看吧!”

不只在大脚这儿的工作受挫,对其他一些目标的工作也不顺利。村干部们忙活好几天,只有一户答应,而且还声称只是试试看,如果觉得不行就立马退社。村干部蹲在一起犯愁,郭小说忽然想出个法子:区上有一笔专门扶持合作社秋种的货款,就用这钱给每个社员买一双胶底鞋,显示一下合作社的好处,增加一下吸引力。宁兰兰也说这办法好,老娘们一看入社不用费力做鞋,肯定要积极动员当家的入社。封铁头对这办法先是有些犹豫,后来也点了头。于是没过两天,郭小说就带人进城推回了一车“回力牌”黑帆布胶底鞋。在社里发下,这天合作社社员们又上工,每一条街道上都留下了清晰而又漂亮的鞋底花纹印儿,让社外的一些人看了都现出艳羡的神色。果然,在发鞋之后的几天里,有五六户报名入社。

大脚的儿媳细粉也受到了诱惑。这天吃饭时她看看自已又笨又丑的布底鞋,说道:“人家合作社就是不错,还发鞋。”这句话把大脚激怒了,但又不好发作,便道:“胶鞋不好,胶鞋烧脚。”细粉撇撇嘴道:“你看人家社里的人都把脚烧掉了。”她看一眼公公的大脚说:“怪不得你不馋,给你胶鞋你也穿不上。”大脚让她气得,干脆放下碗不再吃了。他寻思了片刻,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我跟你们说,谁想要胶鞋可以,谁想入社办不到!”说着起身到屋里拿出一沓子钱来,摔到了桌上。细粉接过钱数了数,兴高采烈地道:“正好买三双,我一双,家明一双,俺小舅一双!”当天她就去十里街商店里买了,回来的路上就穿上了,手里提着两旧一新。进村后不住地高抬起一只脚问街上的人:“你猜俺这胶鞋是多大码的?不知道吧?三十七的!”

有了胶鞋之后,她果然不再提合作社好。

秋收到了,天牛庙社里社外的人都把眼睛盯向了合作社的粮堆。特别是社外的人们,一见社里分粮食就追着往家背粮的社员问:“怎样?是多了是少了?”得到的回答却口径不一,有说多的有说少的。最后总结起来,是中农减少了收入,贫雇农却比往年多了。费大肚子家中第一次有了那么多的存粮,高兴得晚上看着粮囤睡不着觉,一遍遍地唠叨:“银子她娘,你要是活到现在就好啦!你要是活到现在就好啦!”

然而,合作社贷的款却没有还上。封铁头是打算从合作社卖花生米的收入中扣下还的,郭小说却道:“先别忙,看看别的村还不还,人家不还咱也不还。反正钱是国家的。”一打听,别的村也多是没还。信用社主任大老黄也来要过,可是口气不是很硬。见他口气不硬,村干部就说今年社里资金紧张,能不能缓到来年。大老黄说:“也行。其实上级有指示,要积极扶持农业合作化,收不上来就不要硬收。”村干部们彻底放下了心,就把这钱分掉了。结果,贫雇农们的现金收入也比往年多了许多。许多人家用这钱为全家做了新衣,置了新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