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往县医院送,到那里的当天晚上开刀,果然扒出了一个“哇哇”叫的小丫头。
老金柳日夜在那里伺候。这天给小孩换尿布,她忽然惊叫道:“哟,这丫头怎么不对头?”小米问怎么不对头,娘说丫头的腿裆里只有一个撒尿的小孔,没有长大了才用的大孔。小米看看果然如此,又喊来医生让他们看。医生看看说:“唉呀,是个石女,很罕见的石女!”小米长叹一声,接着闭紧双眼狂笑不止。
以后的年头里,小米没有改嫁,也没再招惹男人,只是一门心思抚养闺女,成了一个规规矩矩的妇人。
第二十六章
1992年冬天,天牛庙村“非农产业长廊”基本上有了雏形。在“沂东第一橡胶厂”建成投产的同时,公路两边又建起大小二十多家店铺。加上原来的鲁南拆车总厂和两家饭店,五里长的路段上有二里半具备了内容。
作为这“非农产业长廊”的设计者与建设者,封合作半年多来付出了许多的心血。除了抓好重点项目村办橡胶厂,他还要考虑“长廊”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考虑对于进入“长廊”生产经营者的种种优惠和不优惠的政策。对于每一户要在这里上项目的人家,他都要为其出谋划策,为其联系货款,为其选址,为其奠基,为其起名,为其剪彩开业……响应他的号召最早在此卖水果的一对“弄潮儿”老党员,刚卖了半个月因为误进了一筐坏梨把本钱培净,他亲笔批准村里借给他二百块钱,让他们继续卖下去,使这“弄潮儿”典型得以不倒。他发现“孙二娘饭店”这名称不够大气,了解到来往顾客早已失去对这奇怪店名的兴趣,便找到羊丫建议,将饭店门面重新装潢并易名为“金尊大酒家”,令羊丫十分感激。贩羊皮的费金条决定自办一个小皮革厂,县环保局要收他一笔数额很大的钱,他出面陪他们喝了一回酒好言相劝,让他们收回了成命,让费金条恣得直拍屁股暗地里送给封合作两条“石林”烟以作酬谢……在第二十八个项目宁二歪嘴的妹妹宁玉洁建的“迷你发屋”开张之后,封合作指挥人在天牛庙村与邻村地界相交的前后两处公路边树立了水泥杆,高高挂起一串两面都写了大字的铁皮。这样,哪边来的行人车辆都会在五华里的行程中先后读到两句话:第一句是“欢迎您光临沂东县天牛庙村非农产业长廊”;第二句是“再见,沂东县天牛庙村非农产业长廊期待着您的再度光临”。
“长廊”的出现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十里镇诸葛书记和纪为荣镇长早来看过几回,这次又来看过,认为天牛庙村这个典型已经成熟,便决定立即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封合作很自豪,他指挥手下人经过一番认真准备,迎来了现场会的召开。
会议是根据封合作的建议在下午举行的。那些从镇上和各村赶来的干部们一到天牛庙的村界,便见一大群小学生正打鼓吹号手拿花束欢迎他们,封合作则领着其他村干部与他们热烈握手。一些村支书问:合作,镇上开会如果是半天的话都是放在上午,这次怎么变啦?封合作笑着说:下午好嘛。怎么个好法他也不讲。会议先是参观,百多号人在“非农产业长廊”的一家家工厂店铺里出出进进。接着是在橡胶厂大院听封合作的介绍和诸葛书记的主题报告。诸葛书记在讲话中对刚才的参观目标简称为“天牛长廊”,他大讲“天牛长廊”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度赞扬天牛庙村两委的开拓进取精神,号召全镇都要向他们学习。会议结束已经是傍晚,主持会议的纪镇长宣布天牛庙村两委已经安排了“便餐”,让全体与会人员吃了再走。与会干部走出橡胶厂院子,但见公路上一片光明,各个店铺门口或是成串的彩灯,或是变幻的霓虹灯,让人眼花缭乱。干部们不由得一起发出感慨:哎呀,“天牛长廊”真是不错!至此,他们也明白了会议放在下午开的妙处。
按照封合作的安排,镇上的主要领导在“金尊大酒家”吃,其他人则分散到另外的七家饭店。每一处每一桌都是好烟好酒好菜,干部们至醉方休。这一顿“便餐”,花去了村里的三千六百块钱。
现场会后,“天牛长廊”名闻遐迩。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