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费文典说:“你可回来啦。”
又听绣绣说:“嗯,回来啦。”
费文典说:“我从临沂回来才知道你出事了,这几天一直惦记着你。”
绣绣说:“惦记俺做啥?不是有苏苏吗?”
费文典说:“那是他们的主意,俺是不愿意的,不信你问苏苏。”
绣绣说:“你不愿意咋办?你还要俺?”
费文典不吭声。
绣绣说:“你知道不知道,俺给你留着的,早叫山上的人拿走了……”
费文典气急败坏地道:“你!你看你……”
绣绣还在那里说:“把俺关在一间小屋里,门吱溜一响进来一个人,再一响,又进来一个,一连响了三天三夜……”
听到这里,苏苏感到心里一阵冰凉,冷得她浑身发抖。再看旁边的娘,已经又扑倒在雪地里大哭起来了。
门口灯光一闪,费文典从屋里出来了。他径直奔向苏苏,一把抓住她的手,就拖着她向大门外走去。苏苏说:“你干啥呀?你要走你先走,俺得去陪俺姐姐!”而费文典不作声,连头也不回,就那么拖着她往家里疾走。
走进费家院子,费左氏从屋里出来问为啥又回来了,费文典也不答话,直接把苏苏拖进新房,推到了床上。他铁青着脸撕下苏苏的衣裳,咬牙切齿地进入了她。苏苏先是由着他来,但她没想到曾让小葱欢叫不已的事情会让她十分痛苦。她受不了那钻心的剧痛,大抖着推拒并开口骂道:“费文典你个马子!”费文典听了,往她身上一俯哀哀地哭了:“马子,马子,马子呀……”
马子:鲁南人对土匪的称呼。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天牛庙因一件奇物得名。那奇物是一块黑里透紫、硕大无朋的石头,卧在村前的空地上,像一条休憩的老牛。也怪,天牛庙村里村外都是黄土,唯独这儿有着一块巨石。关于它的来历,人们都相信一个传说:不知是几百年前还是几千年前的一个晚上,有一位道姑正在这村给一家人治病,突然听见天上嗡嗡大响,窗外亮如白昼。道姑出门一看,见天上正飞着三头牛:一头金牛、一头铜牛、一头铁牛。道姑抬手一挥拂尘,将一头铁牛打落在地。从此,这件奇物就留在了这里,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奇物旁边还建了一座庙,叫作天牛庙。这庙相传住过道姑,也住过道土;住过尼姑,也住过和尚。世世代代的兵荒马乱,也让这庙毁了再建,建了再毁。大清咸丰年间,翟三秃子的长毛军驻扎在这庙中与朝廷兵马打仗,撤退时,一把火把这庙烧了个土平,从此这庙再没建起来,唯有这村名还保留着这三个字,同时也保留着对这庙的一点凭吊之意。
而不管有庙没庙,这铁牛却依旧平平静静地卧在这里。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把这石头看作了平常之物,以至于民国三年宁学祥的爹为了抵挡马子带领全村修围墙时,因为它的近旁没有住户,竟没把它圈到围子里头,把它撇在了南门之外。
但孩子们记得它。春夏秋冬,岁岁年年,铁牛旁边总有一些孩子在玩耍。一茬孩子长大了,去干别的事情了,便有另一茬孩子到这里啸聚。他们在铁牛身上爬上爬下,打打闹闹。一些男孩还常常伸出两个指头架起小鸭,往铁牛身上撒一泡臊尿,然后拍着腚唱那一辈辈流传下来的童谣:
吃了饭,没有事儿,
背着筐头拾盘粪儿。
攒点钱,置点地儿,
娶个媳妇熬后辈儿!
今天铁牛旁边没有孩子。昨天夜里下了大雪,整个南门外一片银白,铁牛已经让雪埋了大半个身子,只有腹部凹进去的地方还显出了几块紫黑。天还在阴着,小北风嗖嗖地刮,地上的雪不时被卷起一缕,在半空中转几个圈儿,再悄无声息地落下。
南围门打开了。守门的两个汉子一人挥一把扫帚,往门里大街上扫出两丈地面,再往门外扫出两丈地面,算是履行了职责,就钻到门里边的小棚里烤火去了。
这时,围门洞里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