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他一屁股坐下,喘着粗气道:“算啦,甭再评啦,还是一拉平,男劳力都记十分,女劳力都记七分!”

他这么一说,会场上又有一些不满声悄悄响起:“还是这样呀!”“光这么弄谁还出力干呀!”……封家明气得骂起来:“都是些什么东西!刚才干啥的?”人们又都转为沉默。

费金条这时却开口了:“队长,兄弟爷们,咱们别在这里争多争少啦!咱再怎么偷懒磨滑,也还是些黑脸,是天天下庄户地的,比起那些白脸的,咱们还不亏死啦!”

这句话顿时转移了大伙的视线并引起共鸣。人们点头道:“是呀是呀!如今就是黑脸的挣给白脸的吃!”接着就有人算起本生产队一共有多少个不在队里干活却在队里记工分粮的。算了一会儿,有大队干部两个、管理区电话员一个、公社战山河兵团三个、在县城上班的“亦工亦农”人员两个、赤脚医生一个、民办教师一个,大队果园两个,再加上经常出去办公的管理区民政网长,一共是十二个半。这就是说,这些不在队里干活却回来记工分粮的人占到了全队男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一。算出这个结果有人就骂:“日他娘,就该咱当孙子出憨力呀?不干!咱也不干!”老笼头接着说:“明天就叫那些白脸回来种麦!他们不回来种咱们也不种!”

封家明没想到会议竟出现了这么个主题。平心而论,他也早就对这种现象感到不满,也觉得应该让那些人回来干几天活试试。他便转身问宁山东:“山东哥,你看大伙的这个意见怎么办?”

宁山东笑一笑:“我把这意见带回去,跟老书记商量商量。”

第二天早晨,封家明照旧喊社员去种麦子,可是一些人到铁牛那儿,先问队长那些“白脸”今天来不来。家明作了难,说:“他们就是来干也不会这么快,大队得商量商量。”老笼头说:“不行,他们不来咱们就不下湖!”许多人也说:“对,他们不来就不下湖!谁再下湖谁是龟孙!”说着便蹲下去端起了烟袋。几个小青年兴奋地喊叫起来:“罢工呀!罢工呀!”边叫边在铁牛身上蹦上蹦下。

正在这时,四队上工的队伍从村里走了出来,看见二队这个阵势,便停下脚步问怎么回事。问清了,一些人也大叫:“二队做得对!咱也不干啦!”于是四队的工也上不成了。三队的社员正在村西南角集合,听见这边嚷嚷跑过来看,随即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

四队队长宁胜利见到这个场面,摆摆手大声说道:“哎,我说兄弟爷们儿,咱们有什么意见可以向大队反映,但是不能不上工呀……”然而他的话马上被众人打断了。众人吆喝道:“不上!就不上!”

宁胜利见自已的话没人听,只好与封家明一块儿找老书记去了。他们知道,出了这样的大事郭自卫是做不了主的,要找就得找封铁头。

老铁头正在家里听宁山东讲昨晚上二队社员会上的情况。封合作也坐在一边。见宁胜利来说村前发生的事情,封合作惊讶地道:“他们还真的不干了?”他焦急地拿眼去看爹,老铁头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开会!办学习班!办他三天三夜,最后挖出领头的狠狠治!再不行就到公社报案!”

又是这一套。封合作自小就见识了爹的这些做法。他摇摇头,便与宁山东和两个队长急匆匆走向了村前。

看见年轻的大队副书记来了,三个队的社员都停止了喧哗,一声不吭站在那里。封合作此刻感到了内心的紧张。他自从当了大队干部以后,经常在社员大会上讲话,每次讲话都是很自信的,但这次不。他想想,自已恰恰是社员说的“白脸”中的一员,平时是很少到队里干活的,便觉得有些羞惭。他又想,社员们提的意见也对,各级各行业抽的人员,按说是不应该再到队里分配的,可是这些年上面就这么规定,大队又能怎么样?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叫他们都回队里干,那些人担负的工作怎么办?唉,现在的事情真是难弄……

踌躇片刻,他开口道:“兄弟爷们儿,你们提的意见我都知道了。按理说,在外头干的人是不该回队里记工分粮的,如果回来分,那么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