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纪书记来下了个通知,县里将在八月底召开第二次“两户一体”经验交流会,让老汉准备到会上做典型介绍。这一来,老汉更不打算卖鸡了。
这时,七百多只小乌鸡已经全部进入了青春期。每到下半夜小公鸡引吭高歌搞得腻味老两口无法入睡。到白天,这些小公鸡则忙于恋爱连吃食都顾不上。宁可玉这时催促小米赶紧卖,可是这话到老汉那里就给否决了。老田来看了之后十分着急,说:老封呀快卖吧,再不卖就危险啦!他还告诉老汉一件事:几年前北京有个大型机械化养鸡场,华国锋去视察了一回并题了辞,结果全国都去参观,不知哪一伙带去了病毒,时间不长鸡就全死光了。老汉一听也有些紧张,但想想县里的会,说:“等开完会吧。一开完会立马卖!”
离开会还有十几天,老汉就一天天地等。想不到过了三四天,忽然有许多鸡开始拉薄屎并且精神不振,这天早晨,鸡舍里竟出现了一大片倒毙者。老汉急忙叫来老田,老田看了顿足道:“完啦完啦彻底完啦!”老汉说:“你快给治呀!”老田说:“大群的鸡到了这一步,就是神仙也没法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把活着的杀了运到药厂去,看他们能不能要。”老汉便冒着满头的汗招呼小米和老婆动刀子。老婆说:“这么多鸡什么时间杀完,小米你快叫宁可玉去!”老汉也没阻挡。这样,宁可玉很快来到了这个他四十多年没再踏进的院子。但他没顾得上怀旧,急急忙忙当起了屠鸡者。
在大肆杀戮血流遍地的光景里,又有一些乌鸡寿终正寝避免了刀抹脖子的厄运。小米心疼得厉害,一边给杀掉的鸡褪毛一边哭。
把鸡全拾掇完毕,便雇了一辆拖拉机由老田带着往临沂送。由于路远天热,到那里后一车鸡已是臭气熏天。药厂的人不愿收,他们便苦苦哀求,腻味老汉还搬出支持专业户的政策来教育他们。这样,厂里才同意收下,但有一条:必须降价。老汉看看这一车臭鸡肉,咬着牙说:“降就降吧……”
就这样,“天牛庙特种鸡场”经营了半年,一共换来一千一百四十三元的毛收入,不算人工,净赔三千八百多块。
在老腻味忍受着老婆、小米的嘟哝一天天在家中抽闷烟的时候,还有好几伙外地参观者前来。老汉只好请人写了告示贴在紧闭不开的大门上:“为严密防疫起见,本鸡场谢绝参观,请予以合作。”
在“入伏”这天,一辆满载了花圈的大头车突然开进了天牛庙。车上的人问清封铁头的住处,便径直去了他家门口。此时老书记正在院里闲坐,看见门外那不祥的花圈车,惊得一下子站起身向门外走去。车上已下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臂戴黑纱的年轻人冲他叫声:“大伯!”封铁头认出是费文典的养子费弓,便明白了这车为何而来。他涌出一包老泪说:“你爹老啦?”费弓红着眼圈点点头:“老啦……”
和费弓一起来的中年人是地区民政局的孙科长。到家里坐下,他与老铁头讲了已故费局长的遗嘱。他说,按规定,费局长这级领导干部去世后,应把骨灰存放在地区革命干部纪念堂的,可是费局长在垂危之际向组织和家属讲,无论如何也要把他的骨灰送回老家安葬。起初组织上和时学娴同志都不同意,但是费局长强撑着最后那口气一再要求,大家便同意了。今天,他就和小费来沂东办这件事情。
听了这些老铁头问:“文典兄弟在哪里?”
费弓说:“在车上。”
老铁头便跌跌撞撞地往外走。等费弓把骨灰盒递到他手上,他平举在面前,看着费文典那张照片,老泪纵横地说:“文典兄弟,你就这么想回咱天牛庙?啊?……”他这么一说,围观的人们都潸然泪下。
接着,大家又回到院里商量如何安葬死者。孙科长讲,时学娴同志的意见是,让老书记找人帮帮忙,下午就让费局长入土,他和费弓接着回去。老铁头一听立即摇头否定,说:“不行,文典兄弟回到家,说啥也得在村里过一夜再上东山。你们忙就先回去,其他的事不用你们管了。”他这么一说,孙科长和费弓面面相觑,走出去悄悄商量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