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3)

他的回顾展。1968年阿姆斯特丹的斯特列克博物馆为他举办回顾展。(徐虹)

skbshge

迈耶一丹宁霍夫

迈耶一丹宁霍夫(Brigitte Meier-Denninghoff, 1923)

德国女雕塑家。生于柏林。在柏林及慕尼黑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48年当穆尔的助手。1949至1950年与佩夫斯纳一起工作。1960年定居巴黎。1966年在汉诺威举办个人创作回顾展。早期作品受到穆尔和佩夫斯纳的影响。约从1955年起专注于金属雕塑构成创作,用细细的钢棒成捆组合,做成建筑雕塑,其形状构成常常是高高的、相连的、倒金字塔形的,或呈展翅高翔的,或为中世纪德国城堡带难堞的塔楼形状。《一阵风》(1960)用许多参差不齐的细钢棍紧密排列成片状结构,用可见的造型表现了不可见的阵风。(朱国荣)

skbshge

珀尔斯坦

珀尔斯坦(Philip Pearstein, 1924)

美国画家。生于匹兹堡。起初在卡内基艺术学院求艺。19511955年入纽约大学研究艺术,获硕士学位。19591963年在布拉特艺术学院和布鲁克林学院执教。1955年曾获弗雷布特旅行奖学金去意大利旅行。1969年获国家艺术捐款。1971、1972年获古根海姆奖。1973年获美国艺术研究学会证书和奖牌。他还获得过东京首次国际绘画双年奖。

珀尔斯坦是超现实主义的老一辈画家,他的作品是用特别僵硬的、现实性的手法去描绘裸体,将它们置于家庭内的气氛中。他以学院派的写实手法从事裸体绘画,他用明确不带情绪的解剖式客观态度来记录形象的外部特征,这就使他像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而将传统室内的裸体画变成了没有丝毫诱惑性的作品。他的那些躺在沙发上的或床上的裸女都带着一种忧虑的表情,也由于他的用笔较具有活力,而使他的作品在超现实主义的冷性作品中,显得较为温暖。他常采用看上去使裸体显得异常无情的光线和歪倾的角度。他又常常通过构图造成一种像是裸体被画布边沿切断一般的效果。这些裸体在形式上成为一种中性的对象。绘画表面上显得粗暴,但忠实地记录下了裸体的每个疙瘩和客观的肌肉表层,给于作品一种解剖分析式的思考性质。(徐虹)

skbshge

诺兰德

诺兰德(Kenneth Noland, 1924)

美国画家。生于北卡罗莱纳州的阿修维尔。就读于黑山学院,随波洛托乌斯基、德·库宁、艾伯斯学习艺术。1948年在巴黎师从蔡特金学雕塑。1949年在当地举行首次个展,以后又在美国和国外举办多次展览。他回美国后,在华盛顿现代艺术学院、天主教大学、华盛顿艺术研究中心执教。在那里他认识了画家路易斯。1953年与路易斯一起走访了女画家弗兰肯萨勒的画室,受到很大启发。于是他也同样在画布上泼染颜料。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将颜料泼染在不同形状的画布上,开创了“色域绘画”新风格。19501960年间,诺兰德尝试用更精致、清晰的几何样式作画。以后他又发展了一种富有戏剧性的透视幻觉的画布形状。如《光束》。这幅画画面很大(约二百四十五厘米×四百三十六厘米),视觉效果极富戏剧性。画布的一条边缘倾斜成锐角而不是通常的垂直状态。他似乎是在重新尝试早已在文艺复兴时就建立起来的透视法则,试图在图像的形象和画布空间的尺寸上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关系。1964年诺兰德代表美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引起人们的注目。1965年在犹太博物馆再次举办个展。1969年参加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系列绘画”展。1968年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实体艺术”展,及1970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纽约绘画·雕刻·19401970》展等。(徐虹)

skbshge

胡布勒

胡布勒(Doug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