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如是我闻(4 / 7)

太平记 孔璋 15312 字 1个月前

入,来这殿中一游。

佛性宛然,佛心自守,虽不称名实念,但每步踏出,皆庄严非凡,如赞叹礼拜,俨然佛光普射,他的修为,可比传说中更加精深啊…

再争执也好,论到佛法修为,集合在这殿中的诸僧绝没有一名平庸之辈,尤其是几名资深老僧,道宏还未走至殿心,他们已将道宏所运的法门看破。

这个感觉,是‘净土五念门‘,怪不得有如斯庄严,但,五念门,可以这样修么?真是…

所谓‘净土五念门‘,乃是净土宗修行法门之一种,即所谓的‘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响门‘,五门循序而进,乃是净土宗弟子念佛礼佛之途,原是心境修为,当配合专门的经书仪式而成。净土宗乃小乘佛法,讲究‘称名念佛‘,是故门下弟子皆日日‘阿弥陀佛‘不稍离口,修为较深者方可以心默诵,不着外相,但修五念门时还是需要有专门仪式佐助,而如道宏这般,不焚香捻珠,不口占佛讳,步步走来,皆如踏念门,更自然散发出赞叹礼拜诸门意蕴,却是前所之见的修法,便连少康,慧远,慈悯这‘净土三师‘也不由得心下微撼。

步到殿心,道宏微微一顿,将身子站住,却如天外忽有一声叹息幽幽响起,直钻透九天罗网,十地铁岳,不由口耳,径投至每名僧人心中。

这是,‘本愿胜‘,他想作甚…

发心胜,求生胜,本愿胜,功德胜,威力胜.合在一处,便是著名的‘五胜法‘,历来小乘修行,欲证菩萨诸道,造极乐净土,必由此途,是故有名僧众无不修之,但一向少有人成,在净土宗历史上,除却被目为是‘古佛转生,胎具宿慧‘的几名大德之外,几乎没有人可以践成本愿,造得净土。

道宏由进殿至今,一语未发,只默然前行,却已如高僧说法,令整座大殿皆如入寂灭,众僧无不潜运佛功暗参。

悟明却是半点不受影响,双目喷火,死死盯着道宏胸前,那还在微微摆动的一串黑檀佛珠。

唉…

心中默默的叹息着,释浮图微微动了一下身子。

悟明的确不是他的对手。

要出丑了…

静静不语片刻,道宏忽然一笑,将念珠自颈上取下,托在右手。

‘你要它?‘

伸出的手,向着悟明的方向,似讽刺的诘问,却是垂首而发。

‘你…?‘

渴欲之事忽然被说破在广众之前,悟明一阵错谔,却已身不由已,站了起来。

眼神讥诮的一转,又微微闭住,似不屑能用肉眼看见的一切事物。

‘一串木珠而已,何足牵挂?‘

‘要,便拿去。‘

‘你!‘

大怒而起,悟明虽有有数十年佛法修为,此刻也难抑心中剧震,总算多年清修积下的功夫,没有开口问出‘你是当真‘这样的说话。

站起时,悟明已恢复平静。

‘玄师法物,佛法所凝,大和尚既不屑,贫僧便取回来了。‘

说着话,悟明已绕案而前,走向道宏。

面色已然平静,双手亦合于胸前,悟明步步莲花,亦走得十分佛门,却并没有道宏适才那种佛我一身,佛性自然的感觉,只数步脚程,两人高下已判。

旁观者清,悟明自己也是明白,心下恨极,全仗多年净修压住,心下喃喃,只是在想:‘先将佛珠取回,待我承得法相一宗衣钵之后,再与三师商量,教训你这大胆的东西…‘

十余步的距离,转眼已过,悟明走至道宏身前,微微犹豫一下,举手道:‘请。‘

道宏微微一笑,将佛珠置在悟明手上。

夙愿成真,自是人生快意之时,只是,悟明还没来得及享受此刻,面色已然大变!

‘呔!‘

如雷吼声,蓦地出于道宏口中,悟明首当其冲,急急运功护体,却已被激得站立不住,连退三步,犹觉头昏脑涨,不能自持。

‘你!‘

身为法相宗最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