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3 / 6)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11325 字 1个月前

12宪法及国会法之制定,军人有参与权。

清廷的一帮皇族宗贵自然不会接受此在他们看来的无理要求,因为一旦接受了便表示他们将丧失了手上的所有权力,比之同袁世凯妥协带来的损失还要大得多。

不过29日正值山西举义宣布独立后的第二天,京畿之地正处于无兵可守的不利局面之中。清廷本来面对相隔还有段距离的山西都感到胆颤心惊,惟恐不接受张昭曾之提议,令他恼羞成怒兴兵作乱,到时第二十镇大军可直接挥军西进,直逼京城。

正是因为这种的担心,清廷方才压下心中怒气,派人前往滦州‘嘉奖’与他,称其“忠勇体国”,并赏给“侍郎衔”,表示愿意接受他提出的十二条纲领。

第二日清廷果然以小皇帝名义下了《罪已诏》,宣布开放党禁,释放政治犯,撤销皇族内阁,维新更始,实行立宪,还以滦州兵谏的“十二条政纲”为蓝本,起草了宪法,称为《重大信条十九条》。

眼见清廷应允了许诺之后,张昭曾到底属于立宪派阵营,并不是完全的同情革命,因此心中满意的他便不停属下跟蓝天蔚、吴禄贞两位至交好友劝阻,以自己的威望压下了第二十镇内呼吁的革命之声。

却不想他前番的滦州兵谏已经让清廷记恨上了他,在他安抚了第二十镇之后,清廷一方面假意奉承,暂避兵锋;一方面紧张部署,露出杀机。先是任命张绍曾为“宣抚大臣”,南下长江一带,调离滦州,削去了他的兵权。然后将第三镇由东北调至廊坊,切断了张、吴二队会合的可能;将滦州以西的车皮全部集中于京,以防滦军乘车西进。并在11月7日调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署理山西巡抚,削去兵权。之后派人暗杀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张昭曾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性,间接暗害了两个人,即他的两位至交好友,之前与他相约共同逼迫清廷接受‘君主立宪制’的蓝天蔚跟吴禄贞。这两日其后一人被驱逐出了东三省,不得不加入了同盟会,而吴禄贞则干脆因为他的半路撂车丢了性命;同样也是因为张昭曾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性,间接成就了两个人,第一个便是一直没能同清廷谈妥条件的袁世凯,此番时隔三年后的复出,他的胃口明显要比以前大得多了,因此几番与清廷谈判都没谈妥,最后还是张昭曾的‘滦州兵谏’,让清廷的一帮皇族宗贵们彻底醒悟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果断了放弃了软弱无能的摄政王载沣,几乎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所有‘大逆不道’的条件!至于另一位被他成就的人物,那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他在蓝天蔚后来指挥的奉天起义之中果断告密,结果导致奉天起义失败,他本人被总督赵尔巽逐出奉天。反倒是张作霖因平乱有功,得了总督赵尔巽的赏识,日后节节高升,最后成就了一代东北王!

李汉之所以对于‘滦州兵谏’这件事情知之甚详,完全是因为他的父亲,那位研究了大半辈子近代史的教授曾经有段时间已经跟他的那些学术界的朋友、甚至学生在家里争论有关‘滦州兵谏’的历史影响、成败得失,甚至几次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没因为观点的不同跟一位相交多年的至交闹成绝交,因此方才对此堪称知之甚详。

后世的国人绝对称得上是世上最脆弱的民族、没有之一。

因为近代史的不堪入目、以及现代科技、经济的落后,造就了这个民族后来的几代人扭曲之性格!纵观后世完全可以将国人划分为三类,即盲目自大,揪着一点西方已经更新了几代的技术也敢放狂言技术领先,张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闭嘴五千年璀璨历史……当真狂妄自大、不知所谓、更不愿自己睁眼去看世界;更有自信严重缺失者,盲目推崇国外一切,恨不得染了头发、换了肤色,脑中只有西方圆圆的洋月亮,看不到自家的美;再不就是茫然自若,不管不顾一切,活着只为吃喝、只求活着之流,仿佛整个国家的未来、有未有未来都与他无关一般!

这股不正之风蔓延全国,将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全部囊入了其中,不止政客、富翁、白领、工人、农民,甚至老者、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