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6 / 9)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15174 字 1个月前

芗铭对萨镇冰表现的十分尊敬。

辛亥革命之后,萨镇冰自感有愧前朝,于是拒绝了袁世凯的邀请,辞了海军总长之邀,留在上海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这一任便是两年多的时间。这两年来他目睹了国内政局的光怪陆离,更是感叹国势衰落。在李汉想到了他,命令护国军上海驻军司令部邀请他出山,劝说海军投降护国军之时,他爽快的应下了这苦差事,希望能够为民国海军尽可能的多留一些骨血。

“铸新,你现在才是这一军总长,这支海军舰队的总司令。不要问我的意思,我现在不过是个普通的商船学校校长,也是禁不住巡阅使的请求,才来走这一趟的。”那汤芗铭虽然表现的恭敬,但是萨镇冰却没有真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他对于自己这个昔日的下属性子还是比较了解的,有点伪善、更多的还是对权力的执着跟渴望。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最好的方法便是不跟他争。

汤芗铭看向兄长,汤化龙也只是轻轻点头,示意他自己看着办。

他这才摊开了那封电报,看了一眼之后微微色变,不过脸上似乎却也多了些轻松,旋即将电报递给了萨镇冰。

萨镇冰接过看了一眼,眉头微微抖动,便将那电报递给旁边的汤化龙,然后他再看过也只是会意一笑,又将电报递给了其他将领传看。

那张电报纸在舰长室内的十数名将领手中转了一圈,很快室内人声开始噪杂起来了。

“司令,我们怎么办?”几位高级参谋用焦急的眼光看着汤芗铭。

你道那一页电报纸上写得什么东西,原来这一页来自北京的电报,却是海军总长刘冠雄发过来的。乃是北京政府诏令其等尽快返回京津驻守!前几天武昌通电海军五条逼迫海军归降,通电一出北京也慌了神了。这几天来一天也没落下,几乎每天都有几封电报拍给汤芗铭以拉拢海军。谁让这厮现在掌握了全部的海军精锐,却又因为李汉这位新崛起的实权派的拉拢摇摆在两者之间。

“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汤化龙竭力保持着平静的心态,“于私而言,袁总统对我有恩,他未负我而我负他,道义上说不过去;于公,海军不是我一个人的舰队,也不是袁总统个人的舰队,是中国地舰队,是民众地武力,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在内战中毁灭。”

大家劝慰了一番,无非是袁公已死不必心哀,再说目前还在讨论等之类的宽心话,让汤芗铭心里不要有任何负担,但众人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对汤芗铭并不以为然。海军之所以甘愿受袁世凯的驱使,一来是因为袁是正统政府,拥有中央的大义,作为军队不得不服从;二来是海军没有自己的地盘和经济来源,所有资源都依赖着袁世凯的拨付,因此为了维持海军的地位起见,也要服从。但海军这批中生代将领大都接受过欧洲文明的熏陶,对于民主还是看得比较重,对袁世凯暗杀宋教仁的行为在心里是不齿的,再加上本来就非北洋集团内部人物,更是对其有一层隔膜,李汉也好,袁世凯也罢,在他们看来都是一样的,谁对海军好,他们就听谁的。

对于胞弟打得主意,一旁的汤化龙心里明亮着呢。他们兄弟俩自然是有彼此的默契,汤化龙给李汉关了一年,总算李汉还算念旧,加上早前他也的确为湖北为李汉费了不少的心思,所以虽说遭遇禁足,实际上却不是完全跟外面失去了联络。一年的时间,他要说没有点怨气是不可能的。可这一年旁观民国风雨,他这个置身事外之人亲眼目睹了民国政坛上上演的一幕幕阴谋与诡计,一幕幕悲剧与闹剧,眼看着李汉一步步先手、一招招妙棋落下,收获了百倍千倍的回报。他本人也从一个根基不稳的小人物,一跃登上了民国政坛之巅,成为了问鼎天下的最有利竞争者。曾经的巨无霸国民党倒下了,北洋巨兽现在也落入分崩离析、没落之势亦不可阻,那个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是他汤化龙错了,他是对的。李汉重新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虽然在他看来他是沾了自己那已经坐上了海军次长的弟弟的光,但汤化龙还是决定接受。他到底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如果自己能在海军倒戈这件事上出力,必然又是一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