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3 / 11)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18618 字 1个月前

那么点陆军,若不是海军跟国内工业强盛,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之为强国。也是因此,日本国内并不担心美国的军事威胁。往远东大陆扩张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各界达成的共识,面对中国这个弱不堪击‘东亚病夫之国’,不但日本军方渴望再来一场甲午战争式的胜利,日本国内平民也普遍希望帝国能够再像庚子年一样,击败中国狠狠敲诈几亿赔款。

也是因此,当欧洲两大对立敌视的军事集团成员国——奥匈帝国的皇储遇刺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国内很多人都认为欧洲开战在即,日本在远东将失去全部掣肘。狂喜立刻击倒了日本国内各界,尤其是国内的少壮派军官们,随后几天都或多或少地显出了一种癫狂的姿态。7月14日,经过了几天的密谋跟准备后,云集东京都以参谋本部跟近卫师团为活动中心的日本少壮派组织——菊之代骨干数十人于千代田区一座神社内召开了会议,几乎很快就形成了决议。马上动员跟接触近卫师团跟各师团中的少壮派军事组织,发动集体的力量以最坚决的态度推行这个计划,分别游说陆军省、陆相、外相、首相等,并联络民间团体,一待欧洲宣战,就迅速动员出兵,并联络在外的关东州驻军、朝鲜驻军、中国驻屯军,配合趁机吞并东三省,变东三省为帝国之殖民地。可以考虑若俄国从远东抽调兵力回国,在满蒙的影响力下将后伺机觊觎外蒙……日本国内对于满蒙数十倍于日本全国的领土,不知道眼红了多少年了。

这些日本军官都知道,他们国家还不像英美那样强大,要达成独霸中国、转移国内矛盾的目标,经济实力和外交实力都是不足的,只能暂时先吞并了肥沃富饶的东三省,然后再对全中国甚至整个远东伺机争夺领导权。

日本在经过日俄战争之后连续几年的衰退与国内政局的混乱之后,终于寻觅到了这个机会。近几年来欧洲局势紧张之后,英德等国对中国局势要不就是只能用外交手段平衡,要不就是接近于抽身不管。一旦正式开战,欧洲各强国甚至连发表意见的声音都大不起来了。放眼望去,就快要没有力量制约他们的野心。日本这只野兽已经开始在磨砺他们锋利的爪牙,准备在自己伟大的邻居身上抓下一大块血肉来。欧洲强国大战,是李汉领导下的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机会。而对于日俄战争之后背负着十数亿债务,国内民不聊生、连年爆发米乱,经济陷入衰退,只有军事工业还在政府源源不断支持下发展的日本而言,又何尝不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他们在甲午的尸骨上崛起,这次又想在华夏民族的血海当中继续壮大,历史,还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触即发(1)

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许多报刊和其他机构却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但这些似乎都是一时的爆发。在被杀害的假定继承人和他的妻子埋葬两天之后,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没有参加葬礼就回到他的夏季别墅去了。

弗兰西斯·约瑟夫的侍从官、忠心耿耿的帕尔伯爵,对任何说他的君主要指望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他解释道,“这不过是又一次悲惨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经常发生的。我不认为他会从任何别的见地来考虑这个事件。”帕尔提到的是1889年在迈尔林的悲剧,当时皇储鲁道夫开枪打死了他的十七岁情妇费特泽拉女男爵,然后自杀。他还提到九年后伊丽莎白皇后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所暗杀的事。

但帕尔显然没有意识到,在维也纳,事情正在发生新的转折。除阿皮斯之外,对大公之死最为兴高采烈的人是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他是坚定的大欧洲主义者,一直以来都是奥匈帝国国内最坚实的吞并‘塞尔维亚’派领袖之一。与他意见一致的还有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将军。第一次巴尔干危机爆发时,康拉德就怂恿斐迪南大公出兵吞并塞尔维亚,还是因为奥匈帝国无法面对来自英法俄等国的压力,并且盟友德意两国也拒绝支持,才暂缓了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