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都要相信她这种狡辩了。

不过即便是狡辩,嬴政也觉得此话有理。

………

秦卒对秦二的忠心又多一分。

若无后代祭祀,即便战死也还有安身之地。

再想到数百年后,即便改朝换代也这个地方依旧拜祭不绝。

这……节葬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连蒙恬这种世家出身的将军,都在考虑身后事是寄望于家族后人,还是托付给军魂陵园。

太子要禁厚葬已成定局。

连韩信都是节葬,其他人即便封王也不可能得到厚葬。

封王、自领一郡、再入陵园……

蒙恬已然越发偏向后一个选择。

只是“为国战死”……

蒙恬不是怕死,而是将领身死往往意味着战败。

【但军队本就是秦二时期文化程度最高、也最愿意接受新思想的地方。】

【秦历18年大秦重新一统,秦二在骊山阅兵,有许多将士向指导员反应希望战死后葬入陵园,不必顾虑家属的意见。】

【待在自家坟里,一年到头子孙就祭奠几次,来个天灾人祸或过个几代那可就没人管了,真不如葬陵园。】

【假如死后真有灵魂,那也是葬在陵园更好啊,身边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葬在老家好家伙,一群没见过面脾气还不知道怎么样的列祖列宗。】

【人家还得把你当孙子训。】

【真·孙子。】

【如果不是有挚爱合葬,或是更想留在家人身边,去陵园确实更好。】

【所以秦二修改规定,将士的意愿高于家属的意愿,如果想葬在陵园可提前登记意向。】

许多秦卒都被说得心动了。

尤其是没娶妻和家庭不睦的军卒。

列祖列宗可以用来尊敬,但若是在死后的世界,他们肯定更愿意与同袍相处!

而对于“不必考虑意见”的家属而言,厚葬本就是父母意愿不得不从、乡邻众口不得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