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密旨要生效非常方便,因为从永安自皇后变成太后开始,传国玉玺一直就在她的手里。掌控朝堂的桓玄可能会提防一封圣旨,会让人处处搜索一张信纸吗,肯定不会。】

【桓玄终于意识到,永安跟他不是一路的,也不是他的诸葛亮,但为时已晚!】

【朝堂之上,以皇帝为首,以王、谢、庾等朝臣为辅,牵绊住了他的脚步。】

【而另一面,他密令荆州旧部对永安动手,却不料还是皇帝的旨意更快一步落到永安手中,在得到了圣旨后,太后摆驾北上,前去迎接凯旋的刘裕,双方会合于颍川。】

【与护卫会合的永安并没有满足于“保镖”的回归,而是借着圣旨借题发挥,在颍川到洛阳一带再度募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快,收拾东西!”苻宏先前还在担忧前路,现在突然就被苻晏一把抓了起来。

苻宏:“啊?”

“愣着做什么!”苻晏扫了他一眼,“天幕都这么说了,姚兴和拓跋珪全要将陛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我若是他们,便选一处进攻,证明天命能改!”

“咱们身份尴尬算什么,既有人手又有领兵之能,还已被天幕点名,你倒是说说看,是会被铲除,还是在此危机关头得到重用!”

陛下麾下的人中,还会有人比他们姐弟更熟悉关中一带吗?

不会有的!

那是他们曾经的家啊

是他们眼看着父亲发动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凿水渠、灌溉农田,是他们眼看着朝臣一度同心、充实家业,是他们一步步走过的家啊!

作者有话说:

#关于子贵母死,本文采取常规说法,其实还有一种说法。

说是拓跋嗣上位后,为了证明自己登基合法性,才强行把刘夫人死亡和自己的外逃结合在一起,因为国史案中崔浩编写北魏史书的时候,把有些事情翻出来了,拓跋焘才杀死了崔浩。

但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太小看国史案中崔浩的处境了。他跟叠buff一样的,朝廷文武重臣+汉人+促成了灭佛行动+和下一任太子关系不好+因为改革得罪了一堆的北魏鲜卑贵族,他不死谁死,和拓跋嗣上位疑云,没太多关系。

明天中午见。两条大纲线往前推,写起来还是有点慢,如果更新晚了就惯例前排发100个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