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我什么啊?”“她说是跟工人大学有关的。”小干事说,“如果你愿意接受采访,就帮她约个时间。”“行啊,让她这周五来厂里吧!”叶满枝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厂里也常跟报社打交道,但每次都是他们有宣传需要,主动找人家记者出面帮忙,她还从没遇见过主动要求采访她的记者呢。她答应了采访邀约,又问:“还有其他电话吗?”“还有一个姓夏的女同志,让你有空给她回个电话。”小干事将写有电话号码的字条交给她。听说对方姓夏,叶满枝心头陡然激跳几拍,连忙返回车间办公室拿起电话听筒。只等了十几秒,电话那头便传来一道有些熟悉的女声,“你好。”叶满枝激动地问:“夏厅,是你吗?”“嗯,小叶最近怎么样?”“我好着呢!”叶满枝连忙问,“夏厅,你在哪呢?已经从干校回来了吗?”“刚回来,有空咱们见个面。”叶满枝声音里染上哭腔,“有空有空,我现在就过去!”夏竹筠报了地址给她,又笑着安抚:“哭什么,我也好着呢!”“我知道!”叶满枝又哭又笑道,“我前天刚往干校寄了包裹,这回要便宜别人啦!”
第219章 泼天的富贵来了~
两人约好的见面地点在夏竹筠家里。大门敲响, 最先跑出来开门的是夏竹筠的小女儿方知然。叶满枝讶异道:“知然,你也回来了?”“我跟生产队请了两天假,今早才赶回来的。”方知然拉着她的手说, “满枝姐快进来, 我把茶都沏好了!”跟着对方进门, 见到站在客厅中央的夏竹筠时,叶满枝的鼻子蓦然一酸, 疾走几步与她拥抱在了一起。夏竹筠在她背上拍了拍, “小叶, 你这几年没怎么变样, 还是个漂亮姑娘。”“您也没怎么变, 精气神十足!”事实上,夏竹筠还是有不小变化的,发间有银丝了, 皮肤晒黑了, 手也变得粗糙了。但那股子精气神没怎么变,眼里仍有睿智的光。夏竹筠没提自己的情况,先拉着她说:“小叶, 知然的事还得谢谢你,当时我跟老方都顾不上她了,幸好还有你想着她。”“哈哈, 可不止我一个人想着她, 当时赵桂林想让知然去皮革公司上班,只是考虑到家里的情况,稳妥起见, 还是让知然去东河村生产队插队下乡了。”方知然是66级的高中毕业生,因为运动在学校滞留了两年, 直到68年才拿到毕业证。当时三年六届的初高中毕业生等待分配,留城指标非常难得。除了能接父母班进厂工作的学生,几乎所有人都得响应号召上山下乡。老叶家当时也有两个66级毕业生,一个是大姐家的晓婷,另一个是四哥家的麦多。叶满枝帮着外甥女和侄子操心的时候,又想起了夏竹筠家的小闺女。夏竹筠对她有知遇之恩,如今夏厅不在家,她不在这种关键时刻帮忙,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于是她就打电话询问了方知然的毕业去向。方知然那会儿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茫然无措,接到叶满枝电话时,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段浮木,连忙将她的困境讲了。她父母都离开了滨江,姐姐在邻省工作,哥哥是66级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去边疆报到了。临走之前将她托付给了赵桂林,希望赵桂林能看在母亲的面子上帮妹妹安排一份工作。赵桂林答应了。但当时动员下乡的政策是,多子女家庭只有一人不必下乡。大姐已经留城,按照政策,方知然应该下乡。她担心自己留城会影响父母,又对未知的陌生环境本能地感到畏惧。了解过情况后,叶满枝觉得以方家的现状,方知然最好能去插队,这样对夏厅夫妻和方知然本人都好。她对方家所在的街道公社不太熟悉,便请刘金宝帮忙联系了那边的熟人,将方知然安排去了滨江市通兰县红星人民公社东河村大队。正是叶满枝的老家。她爷奶和三叔的一大家子都在东河村生活,三叔还是生产队的保管员。年轻姑娘去了农村有熟人关照,日子不至于太难过。夏竹筠回来几天,已经了解了这几年的大致情况。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年她的门生故吏不算少,大家也许各有各的苦衷,但真正雪中送炭的只有叶满枝和赵桂林。她没对叶满枝说太多感谢的话,转而问起了她最近的工作和生活。叶满枝说:“曙光厂这几年还算比较稳定,因为持续有出口订单,所以生产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