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48 / 60)

没有停止过。连续三年都是全省轻工行业出口创汇第一名,汽枪年年出口中东,已经让中东市场饱和了。电风扇也在外销市场上很受欢迎,现在是主要创汇产品。”“不过,考虑到这两种产品自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去年又上马了黑白电视机项目……”夏竹筠放下茶杯问:“电视机的亏损不少吧?现在省财政还是市财政给你们补贴?”“滨江市财政补贴的,不过我们厂里组建了电视机设计室、办了工人大学,还找了不少专家教授来给电视机会诊,已经将成本压缩了很多,现在每台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只亏损9块钱。”叶满枝介绍曙光厂的情况,又顺带着提了省里和市里的局势。夏竹筠听得很认真。她在干校既要学习,又要下地干农活。尽管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读书看报,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但是她久不在机关单位活动,有些情况还需要慢慢熟悉。叶满枝讲得口干舌燥,喝空一壶茶以后,她踌躇片刻,问出了自己的担忧。“您这次回来,省里为您安排工作了吗?”曾经的省工业厅已经取消了,如今省里的工业工作由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统筹。夏竹筠从干校回来,不可能再回原单位工作。“省革委会要组建一个新部门,”夏竹筠说,“将现有的省化轻工业公司和省机械局合并,成立省工业局,我暂时担任工业局筹备组的组长。”叶满枝惊喜地问:“那工业局正式成立以后,您是不是可以当局长啦?”“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的。”叶满枝望向旁边的方知然,两人眼里都难掩喜悦。“不过,干革命工作还是要脚踏实地,谨小慎微,”夏竹筠对二人说,“咱们今天见这一面以后,你们都回去继续认真工作、参加劳动,一切照旧,跟从前一样行事。”两人都郑重答应。夏竹筠想留她在家里吃饭,但叶满枝婉拒了。她就在滨江工作,想吃饭随时能一起吃。而方知然只请了两天假,明天又得赶回生产队劳动。还是把时间留给这对母女说体己话吧。*夏竹筠的回归,让叶满枝感觉世界似乎变得不一样了。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日子好像也更有奔头了。她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吴峥嵘,又让闺女往姜所家里送点东西。说不定姜所也很快就能归队了!夫妻俩关门喝了一顿小烧酒庆祝,好心情一直持续到叶满枝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叶主任18岁去街道办上班,至今已干了十多年革命工作,这还是她第一次接受记者同志的专访。为了这次采访,叶满枝拉着闺女在家里变装,换了好几件干部服。每一件都难以割舍,最终在吴峥嵘的建议下,选择了工装。毕竟她平时在厂里也是穿工作服的时间长,用吴所的话来说,平时什么样,这次还什么样,别臭美。叶满枝只好将那几套干部服收起来,穿着日常的蓝色工作服,接待了省报记者同志。孙婕是省日报社的青年记者,这次来曙光机器厂,主要是想看看工人大学的办学情况。叶满枝先带她去教室里旁听了半节课,又去车间看了另一个专业的实践课。不等回到办公室,孙婕就迫不及待地问:“叶主任,听说曙光厂的七二一工人大学,是由全厂工人同意创办的?”叶满枝摇摇头,实话实说道:“我们全厂近2000名职工,组织投票也是个大工程,所以当时我们从各车间挑选了工人代表,还有厂里的几套班子,一起进行了投票,87人投票,全票通过了。”孙婕边走边进行记录,接着说:“曙光厂的工人大学是全省第一所七二一工人大学,你们当时是怎么想到办大学的?”当然是大学里没有毕业生,我们无人可用啊!但话不能这么说。叶满枝认真道:“最初是因为我们上马了电视机项目,缺少相关技术人才。我们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从其他单位调人失败以后,曙光厂就决定培养一支自己的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恰逢报纸宣传主席同志的七二一指示精神,以及上海机床厂的先进经验。我们当时简直是茅塞顿开,如获至宝,立即响应指示精神,不到一个月就把大学办起来了!”孙婕说:“我刚才去看了工人大学的教室,教室就设在车间里,黑板和桌椅都很简陋。没人反映这样不像大学吗?其实外省有的工厂会跟高校合办工人大学,将上课地点放在大学校园里。”“在厂里办大学,生活物质条件要差一些,但我们的办学方向是结合生产、服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