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1 / 52)

满枝笑道,“如果广州这边行不通,我们还得赶紧联系其他电视机厂。”秦长征并不是她的唯一选择。她已经跟皮姆公司约好了,在四月之前给出明确答复。秦主任要是想拖沓一两个月,她可等不了。*走出厂大门,潘昆仑担忧道:“双方合作的麻烦其实不少,他们省里万一想独自出资320万美元呢?”“那就给他们好了,到时候咱派人来广州学习学习,改进一下咱们现有的设备。不过,”叶满枝摇摇头,“即使他们省里真有这么多外汇,也未必会用在二手电视机生产线上。我不担心他们独吞,就怕人家不肯出钱。”电视机跟收音机差不多,都带点休闲娱乐性质,并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这次国家拿出几十亿美元,计划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大部分与民生相关。比如农业用到的化肥是跟吃有关的,化纤厂生产的的确良是跟穿有关的。电视机不当吃不当穿,也不是特别紧要,人家省里未必愿意拿出几百万发展电视机。潘昆仑假设了另一种可能,“他们要是真的拿出200万美元,也许会要求将生产线放在广州。”“行啊,那就让他们负责仿制,咱还省心了呢。”曙光厂的电视机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晚两年拿到生产线对曙光厂影响不大。她不怕人家提要求,就怕对方想也不想地拒绝。那样的话,引进生产线的事就彻底没戏了。……秦长征的行动还算迅速,叶满枝只在广州等了四天,便得到了对方的答复。“我们省里愿意引进两条电视机生产线,但是只能先出100万美元。我们的出资比曙光厂少,设备引进后可以先交给曙光厂,由你们负责仿制。”有总比没有好。叶满枝颔首说:“可以,但是这就需要引入第三家企业了,到时候我们也许要仿制4条生产线,两年之内未必能交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时间可以延长到三年,但你们的电视机投产后,每年要往广东调入10万台。”叶满枝笑道:“这就不是咱俩能操心的了,让两省革委会的生产指挥部协商吧。”在广州这边得到准话以后,叶满枝和潘昆仑没再逗留。他俩在外面漂泊两个月,一心只想赶紧回家。火车早上到站,叶满枝先提着行李回了曙光厂。她跟大家介绍了此行的收获,然后看向王造福和康健,说:“现在还需要100万美元的货款,估计要引入第三家企业了,你们去北京和上海跑一跑吧。”王造福刚从学习班回来三天,屁股还没坐热,又接下了新任务。不过,这个工作对他来说算是美差。厂里难得有出差机会,他还没出去过呢!“我在广州已经给两厂的领导打过电话了,介绍过大致情况,你们这次过去就是代表厂里跟人家聊一聊,然后尽快给厂里回个话。”王造福和康健都爽快答应了,明天就出发。叶满枝跟两人介绍了谈判细节和注意事项,又了解了厂里最近的工作情况,外面刚吹响下班的军号,她便提着行李往外跑了。两个多月不见吴峥嵘和闺女,她简直想死他们啦!叶满枝乘车回家,刚走进大院便瞧见马路边围着不少居民。两棵行道树之间挂着横幅,好像又是公社的同志在院里搞动员宣讲。叶满枝着急回家,原本不打算凑过去的,可是经过包围圈的时候,似乎听见了她家吴玉琢的声音。她提着行李挤过去,只见两个穿着工装的中学生正站在横幅前面,讲着街道工业学大庆和《鞍钢宪法》。其中一个是她家吴玉琢,另一个是陆跃进,就是当年那个敢扛着真枪巡逻的儿童团小队长。叶满枝在后面观看了一会儿,小吴同学已经是“资深”宣传员了,《鞍钢宪法》的内容她讲过好几遍,所以整体效果非常流畅,宣传内容深入浅出,配合街道工业的具体案例,介绍得有模有样。旁边的陆跃进表现也不错,唯一不足就是,声线有点抖。叶满枝往他身上的背带工装裤上瞄了几眼,心说难怪声音抖呢,这是被冻的吧?刚开春不久,有言穿着棉袄,把工装裤套在棉裤外面,鼓鼓囊囊跟个球似的。而陆跃进只穿着工装裤和毛衣,看起来还挺“潇洒”的。吴玉琢眼睛尖,早就看到了站在后面的妈妈。她冲着妈妈使劲眨眼睛,加快语速将最后一段讲完后,便宣布解散了。“妈妈,你刚回来吗?”吴玉琢裹着棉袄飞扑过去。“嗯,早上回来的,”叶满枝往她的背带裤上瞄了一眼,问,“你从哪搞的工装裤?”“过年你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