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盐。

田枣花又站了起来,阿根拿着喇叭喊了一声:“想不想听后面的了?不想听,觉得跟你没关系,可以走。别让大家陪着你在冷风里吹。”

田枣花眼里含着泪,往外走,阿根继续念:“小杨沟村的姑娘上初中,一年给五十补贴,考上中专、高中的,一年给一百补贴,考上大学一年一百五,这一条许大奎家也有。”

田枣花还没走远,听见这话,转头。

现场的人不高兴了,有大老爷们问:“凭什么就给丫头,不给小子?”

“就是,丫头读书顶个屁用,考了大学不还是外人?小子考了大学才能光耀门楣。”

“有这么重女轻男的吗?”

“要给就给小子,不许给丫头。”

大家吵吵嚷嚷,阿根说:“这是岳宁口袋里掏出来的钱,愿意给谁就给谁。不给丫头,小子也没份儿。”

“阿根,你是咱们老杨家的,你就没跟岳宁说,她这么做不合适?”

“没说。她说,她看多了小杨沟的姑娘,读了两年小学,识了几个字,就不读书了。小子们,除非是真没读书的天分,否则还是能供就供的。不是大家想让姑娘们挣工分吗?那她替姑娘们出了这个工分钱。”阿根走到社员中间,“只要姑娘读书,那就是替家里挣钱。”

“多读书,有好处。我婆娘是中专生,有文化。到了鹏城,被饲料厂的外商看中,开给她一个月三百五的工资,让她专门调查哪个地方养什么牲口,然后他们把饲料卖到哪里。我呢!就读到五年级,就识几个字,在工厂里做个修理工,一个月拿百来块钱。”

“三百五啊!一般的婆娘得做七八年呢?”

“阿根,你婆娘长那么好看,别是被人家大老板看中了,给你戴绿帽了吧?”

这话一出全场哈哈大笑,阿根低头:“杨长兴,你可以走了。后面的事,跟你没关系了。”

“你凭什么让我走?”这人站了起来,“小杨沟又不是你的地盘。”

阿根冷笑一声:“但是,我能决定宁宁朋友的工厂谁能进谁不能进。”

“什么?”

“宁宁有几个好朋友,在北京、上海、粤城、汕城和鹏城开了工厂,要招工人。你们知道现在,回城知青都不少。别说咱们农民了。她想着咱们小杨沟,所以先期,她让我回来选人去这些工厂做工人。”阿根低头跟杨长兴说,“别人,我还要看,但是你,肯定没得进。”

杨长兴仰头看着他,阿根走到杨长兴的弟弟,跟岳宁关系不错的杨长发身边:“长发,宁宁让你一定要去,知道不?她都帮你安排好了。”

“招工红榜已经贴在大队的黑板上,要求和工资多少都在上面写着呢!报名并且选上的,路费宁宁全部包了。”

阿根把喇叭还给杨福根,杨福根说:“那就这样了,愿意出去做工的,到大队办公室,李巧妹那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