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再次迎来了报喜的锣鼓队。

“恭喜您啊沈夫人,您可真是养了个好儿子呢。”

“哎,我那儿子,要是能有您家元礼一半的上进心……不不不,一半太多了,不能奢求太多,他要是有元礼一半的一半的上进心,我做梦都能笑出牙花子来!”

搬进新宅子的这几个月,秦氏结交了不少夫人。

此刻这些人跟在锣鼓队后面上门给她道贺,顺便帮自家儿子讨要块桂花糕占点儿喜气,盼着自家儿子来年也能金榜题名,一举得胜。

这也是本朝的习俗之一,但凡金榜题名的人,家里人都会做些桂花糕出来,因为古语中有“金蟾折桂”的说法,所以这桂花糕,又叫定胜糕,寓意旗开得胜。

放榜那日,秦氏就让张婶做了一大簸箩的桂花糕出来,发给前来上门道贺的左邻右舍。

万万没想到,她儿子居然这么争气,殿试上被钦点为了状元郎!

秦氏又高兴又发愁,高兴是他们老沈家出了状元郎,发愁是……她没有准备桂花糕啊!

见那些夫人们一边好话不要钱似得往外倒,一边眼巴巴地瞅着她等着拿桂花糕回家去,秦氏急得头顶都快要冒火花子了。

正琢磨着让张婶子赶紧从后门出去,去街上买点桂花糕出来应应急,就在这时,一股甜香忽然涌入秦氏鼻间。